桃花开,燕归来,“三八妇女节”飘然而至。作为重要的消费主体,女性所创造的“女性经济”日益受到瞩目。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女性消费市场正在发生一种变化:从“崇拜名牌”到“彰显自己”、从“他人喜欢”到“自己欣赏”、从希望“被悦”到关心“己悦”,“新女性经济”凸显着中国当代新女性自尊、个性的新消费理念,折射着她们自信、独立的精神风貌。
文图/新华社
不被商标“左右”
一首由商品品牌名组成的歌曲近期在抖音等平台走红,这首对奢侈品不无戏谑的歌曲,体现出时下女性的一些心态。事实上,许多女性已开始“以自我来定义产品,而非用产品来定义自己”,青睐原创、小众、适合表达个性的消费。
CBN Data联合淘宝发布的《2018中国原创设计创业与消费报告》显示,为原创设计买单的粉丝以女性为主,且以“80后”和“90后”居多。
前不久,故宫博物院联名推出“故宫口红”一夜刷屏,郎窑红、碧玺色、玫紫……设计灵感来自文物郎窑红釉观音尊、桃红碧玺瓜式佩、钧窑玫瑰紫釉花盆托等的唇膏受到众多女性追捧,尽管此款口红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奢侈品大牌,其走红之势却令化妆品界巨头为之侧目。
“涂的不仅是色彩,更是中国风的古典与优雅。”在沿海一省会城市工作的教师林梅告诉记者,相比价格昂贵的奢侈品,自己一直以来都喜欢有韵味、有内涵的物件,此款口红就很适合表达自己的个性。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爆款不感冒,对大牌不强调,对品质很需要,对内涵超拥抱”已成为不少年轻女性的消费理念,也让许多新兴品牌找到了崛起的好时机。
“80后”设计师李呐是国内某中式礼服品牌创始人,在她的印象里,以前很多服装企业直接引进国外的款式仿制,基本不需要设计师。为了坚持理想,她创办了自己的品牌,做原创中式礼服。
立领盘扣和鱼尾裙、精美的苏绣和钉珠、出色的剪裁和天鹅绒面料,中式礼服和西式点缀的融合带来不少“新鲜感”。
“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这几年很多消费者会选择定制中式礼服。”李呐说,“用现代的方式演绎独特的刺绣灵魂,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印记。”
不被他人“绑架”
3月5日,中部某大型三甲医院医生杨阳来到工作地点附近一家私教健身中心,一口气花了27520元办了年卡。
“在家是母亲、妻子、女儿,在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太多的"角色"让人喘不过气,我也希望有点属于自己的时间,锻炼身体、调理情绪。”杨阳说,自己还没有和家里人商量,相信他们慢慢可以理解。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建华分析指出,消费观体现价值观,传统观念更期待女性为家人花钱、花时间,但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甘于只是“贤妻良母”,要活出自我。
天猫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18年,购买“跑步全套装备”的女性用户一年内增长了1389%,50-60岁的女性购买潜水相关商品的数量增加了79%。“果敢、美色、运动、悦己、养成、机智”成为女性消费6大关键词。
此外,许多单身状态的女性也在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其消费现象也被研究者关注,并由此产生了“单身女性经济学”。
多家旅行机构发布的消费报告表明,我国女性在自由行中的人数占比逐年攀升,已呈全面超越男性之势。业内人士认为,选择独立出行探索世界的女性正在重塑传统旅行方式和旅游经济,催生出了女性专属的旅行线路、度假村等。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近年来,除青睐旅游外,女性对于自我内在成长的投入也与日俱增。知识付费平台小鹅通的数据报告显示,在2017年小鹅通知识付费的用户中,女性用户占比达到了62%。
不随爱情“沉浮”
“不要把取悦自己的权利,仅仅交给男性。”今年26岁的任华曾任职于北京某高校,她告诉记者,身边很多朋友一到3月8日就在朋友圈晒鲜花、晒礼物、晒红包,其实就是晒甜蜜、晒宠爱、晒满满的少女心。
“如果伴侣准备了,自然应该高兴,但如果对方没有这份浪漫,那就自己宠爱自己。”任华坦然地说。
任华的观念在女性新消费理念中具有代表性。以情人节消费为例,2019年2月淘宝发布的《2019情人节鲜花大赏》显示,情人节鲜花消费市场也不再是男性的主场——2017年,情人节鲜花消费中70%为男性,而仅仅过了两年,今年情人节鲜花消费群中有60%的女性。
3月6日,记者来到长沙市最繁华的五一路商圈,发现店铺橱窗纷纷贴上了带有“女神节”“女王节”等词汇的促销海报。
李建华等研究人士认为,女性消费价值观之变,是我国女性就业人员比重、接受高等教育比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比重不断提高带来的可喜变化。社会应理解并主动适应女性新兴消费心理,女性也应在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为社会和家庭做出更全面、更积极的贡献。
有关调查显示——
台湾近六成女性上班族认为职场性别歧视严重
据新华社电 “三八”妇女节前夕,台湾人力资源机构“yes123求职网”7日发布的“职场女力与工作性别平权”调查显示,有81.1%的台湾女性上班族认为目前的职场压力大,其中20.8%属于无法承受;有58.3%的女性认为职场性别歧视严重。
调查显示,在可复选状况下,女性职场压力的来源依序为:“工作表现没有反映在加薪上”(44.9%)、“职场成就感低落”(33.5%)、“上司情绪化,难沟通又不尊重下属”(31.3%)、“工时太长”(27.6%)、“工作表现没有反映在升职上”(26.7%)。女性劳工在下班后,仍有62.9%认为家庭生活压力大,其中22.1%属于无法承受。
调查指出,以目前的工作环境来看,觉得“性别不平等”的女性上班族占51.8%,觉得“性别平等”的占48.2%。不过,回顾整个职业生涯,曾因“女性的性别”而遭遇求职歧视的比例达60.1%。在可复选状况下,主要歧视状况包括:“被追问婚育计划”“被挑剔长相外型、身高体重”“被追问感情状况”“被要求上班穿着打扮”。
调查还显示,有51%的女性上班族曾遭遇因性别导致的“升迁不公平”待遇,其中只有27%受访者表示有向公司反映争取;有63.9%的受访者透露,曾经遇过与男性同仁“同工不同酬”。此外,有高达67.1%的女性上班族认为已经实现经济独立,平均月薪为33944元(新台币,下同);有32.9%认为没有实现,平均月薪为27237元。
新闻推荐
新华社澳门3月6日电(记者郭鑫)为加强海上事故的应变能力,澳门特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连同多个相关部门,6日举行“2019海上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