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海
周作人是颇讲究生活情调的人。他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对于点心之类的闲食,周作人的观点是“点心不是当饭吃”,但是不可或缺。
在《北京的茶食》中,他深为北京没有好吃的点心而遗憾:“这也未必全是为贪口腹之欲,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于是,他才不厌其烦地谈家乡的点心。他对家乡的点心如数家珍,念念不忘。在《南北的点心》中,他把家乡的点心分为三大类五大种,近30个品种。《再谈南北的点心》,明确阐述:北方点心是“官礼茶食”,南方是“嘉湖细点”;“北方的点心是常食的性质,南方的则是闲食”,并进一步考察“北方的点心历史古,南方的历史新。”考证之精细,语言之确凿,让人佩服。
《学做点心》拿做点心与写文章作比较:“做点心”“总比耍笔杆子要好得多”;做点心“卖出去不误主顾”,可充饥;做点心虽然要点手段,但材料好找;写文章“就算是也有一点点手段,可材料都要自办,而且每天不能老做这一样,比起烘月饼来真是事倍功半。”最后玩笑般得出结论:“真有悔不该起初不曾学了做点心的手艺之叹也”。如此看来,周作人若不从事写作,也许会成为一位出色的点心师!
《绍兴的糕干》回忆了故乡“香糕”的制作过程,以及“孟大茂”香糕店,还有“进京香糕”的得名渊源。普通的点心,蕴藏深厚的文化,让人品到了点心之外的滋味。《果子与茶食》,则对中日点心做了比较,详细介绍日本的四类点心,并分析日本点心的特色:“大抵是由华丽转向简素,由浓厚转向清淡”,颇得异域点心文化之真谛。
周作人这些介绍闲食的文章,朴素淡雅,不设铺陈,娓娓道来,却异彩纷呈;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寓于笔端,让人大开眼界;大约是寄托了他的思乡之情吧!
新闻推荐
■蔡斐算法技术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深度学习的能力不断增强,那么,对包括隐私权在内的一切算法正义问题建立行之有效且未雨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