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比较常见的在4月4日或4月5日。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之意的节日。在清明节祭祀扫墓时,有哪些礼仪或禁忌?
清明节记住四个字
一是出:
《尚书大传》:“春者,出也,万物之所出也。”
《养生八笺》:“春分,木旺。”——宜考试选材。
《历书》:“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
二是祭:
祭,吉也。吉礼为五礼之冠。
《周礼》之五礼:吉、凶、军、宾、嘉。
“思时之敬”(《梦粱录》)——追远念先,知所来者,明所之矣。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三是惜:
谚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珍惜春光,勿误时也。
“好时光一刻千金价。两两莺穿柳,对对蝶恋花。”(《挂枝儿》)
“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明·高洪《行吟》)
“劝君勿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
四是养:
“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黄帝内经》)
“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
“春与肝相应”,食青:青团、青面。
“二八月,乱穿衣”,宜春捂,且慢减衣。
祭必以诚
清明将至,凡是能回老家祭祖的,都应该尽量返乡;因为工作或别的原因确实走不开,不能回老家祭扫先茔的人,“礼之用,和为贵”,可以网络祭祀、微信祭祀,古人称为“式墓”“式祭”。
清明节,最初是以中原地域气候为主要参照而设——经过一个冬天,人可以外出享受春天的阳光了,而雨季随后来临,需要检视一下祖先安葬之地,是否冬天积雪融化后有所冲毁?是否有蛇鼠狐狼打洞做窝有所损坏?泯平者,稍填饰之,损坏者,修缮之。这些行为,就需要有礼仪的规范,带有强制性质,是以日久成俗。陕西乡下至今将清明节戏称“修先人”,即修缮先人的坟茔。
礼主诚,祭如在。心到神知,祭必以诚,不诚,鬼神不享。
村里若有长辈去世,按照礼节,侄儿辈们凡是分立门户过日子的,都应该郑重其事地抬一桌祭席(九碗,俗称抬饭)去。置办祭席,旧习应由各家主妇亲自操办,不要图省事到商店去买现成的食品。这不是拘泥,而是敬诚。并非看重物质价值,而是见其心意。旧时某人至穷,父母丧,什么也没有,唯有痛哭哀毁不已,也同样落一个孝子的贤名。此正所谓“与其易也,宁戚”。
“礼从宜”,是礼之所设,近人情。而人情不能因为礼仪的变通就想方设法图自己方便,这就恰恰坏礼害俗了。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中国银联3日对外宣布,针对银行卡“闪付”功能的小额免密免签服务,已联合商业银行启动新一轮告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