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近日,在南京河西区域工作的环卫工人被配发了一款智能手表,除了定位功能之外,工人只要在原地停留休息20分钟以上,手表就会自动发出“加油”的报警声,这在管理规定里属于违规停留。有工人表示不解:好好干活把马路打扫干净就行了,何苦来着?(澎湃新闻4月4日澎)
给环卫工配智能手表,乍一看,以为管理者与时俱进,推行环卫智能化管理。然而在环卫工们看来,这款智能手表简直就是戴在手腕上的小“间谍”。因为这款手表除了具有定位功能,还会监督环卫工的工作。并且,一旦被管理者检测到手表发出了警报,环卫工就面临扣分等处罚。
管理者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环卫工的日常管理,可以理解,比如手表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有效防止环卫工在上班时间擅自脱岗。 但是给手表设置停留20分钟就报警的功能,就不是正常的管理了。以前曾有地方推出对环卫工“以克论净”的考核方式,意即打扫过的路面上一定距离内的灰尘、垃圾不能超过多少克。“以克论净”被曝光后,舆论普遍认为对环卫工太苛刻。显然,南京河西区的“间谍式管理”对环卫工同样苛刻。
考核环卫工,应以某个环卫工负责的路段是否打扫完、路面是否干净为标准,而不是以环卫工是不是一直在工作为标准。有的环卫工工作效率高,早早就把自己负责的路段打扫得干干净净,难道也不允许就地歇歇?为了避免手腕上的“间谍”发现“偷懒”而必须在原地走来走去才行?要知道,即使手表显示环卫工一直都在动来动去,也不能代表他就是在工作,更不代表他负责的路段是整洁的。
所以说,以这样的技术手段来监督和考核环卫工,既有违公平公正,也有失人性化。希望一线环卫工的质疑能够引起当地环卫部门的重视,对这种“智能管理”进行反思与调整,以维护环卫工人的利益和尊严。
◎苑广阔 职员
新闻推荐
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0个相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