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盐城当地媒体报道,盐城市近日决定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园区,并在响水召开了陈家港镇事故后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汲取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教训,重新谋划定位,着眼长远,高水平规划建设陈家港镇,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园区”,对响水县乃至盐城市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也绝对是一次壮士断腕般的选择。
在县域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昆山的GDP已经达到了3500亿元,而响水显然属于“贫困地区”。据媒体报道,对比盐城各县(市、区)的居民收入,响水仅23741元,排倒数第一。而包括化工园区在内的响水生态园区,则在响水县的经济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响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响水GDP首次突破300亿元,下辖三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占全县比重达90%,化工、冶金、能源堪称响水当之无愧的三大支柱产业。
做出这样的选择尽管充满了痛苦,却必须当机立断。在“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之前,整个生态园区已经暴露了不少问题。由于重污染企业比例较高,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很大,当地民众啧有烦言。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中指出:“生态园区周边群众对废气污染的投诉不断,废气排放涉及园区所有生产企业,农药、医药类及其中间体生产企业尤为突出。”至于安全生产,在此之前,相关警报已经不止一次地拉响过……
安全生产是一条底线,生态环保是一条红线,如果不作出断然决定,“深刻汲取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教训”云云,又从何说起?
值得注意的是,与盐城市决定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园区几乎同时,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江苏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特别指出:到2022年,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数量不超过1000家。《方案》还要求,全力推动化工园区整治改造提升,对江苏全省50个化工园区开展全面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压减至20个左右。
向落后化工园区和落后化工企业“亮剑”,这无疑是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的一次战略决策。
多年以来,凭借着沿海、沿江的地理优势,化工企业在江苏省内遍地开花,对地方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但也留下了粗放式发展的尴尬。由于多数化工企业规模不大、技术落伍,不仅在环境理念和治理能力上很难达到环保要求,而且也埋藏着安全生产的隐患。尽管工业园区化似乎是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但如果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外部监管松软,集中起来的化工园区会不会将生态、安全的风险进一步放大?
早在此次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之前,相关问题就已引起了江苏省的重视。2017年2月,江苏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化工企业“四个一批”(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和重组一批)专项行动。而在整治提升化工行业的同时,江苏省更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一篇署名文章中强调:“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可以说,高质量发展是江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华山一条路’。”
由此看来,现在盐城决定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园区,江苏全省向落后化工园区和落后化工企业“亮剑”,从时间上看似乎是响水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催生的结果,但究其实也是江苏省既定的动作。
对达不到标准的化工园区采取断然行动,自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一个地方如果已经适应了化工园区带来的增长红利,甚至形成依赖,在后化工园区时代,经济应该如何发展,民生应该如何保障?应付这样的挑战,并不比当初应对化工园区的“负外部性”更轻松。它考验着地方政府的理念、智慧和执政能力。
盐城市提出关闭化工园区之后要对陈家港镇重新谋划定位,着眼长远,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正因为这样的转型并不容易,其一旦实现,必然会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
新闻推荐
很久以来就想议论议论这事,可又不敢,因为谁都知道:隔墙有耳。其实耳朵很命苦。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它们只要是兄弟,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