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什么是中年?哪个阶段属于中年?中年有什么特点?据百度百科解释,普通人40岁-55岁作为中年阶段较为符合实际。此类人往往伴随着知识仍在积累增长,经验日益丰富,然而人体生理功能却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心理能力的继续增长和体力的逐渐衰减,是中年人的身心特点。而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夹杂着生活与工作的纷纷扰扰,同时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疾病缠身”,身体也不堪一击。人到中年的你累了吗?随着“问题中年”的到来,如何做才能避开问题的纷扰,重启自己美好的人生呢?“养生”栏目整理科普知识,为你的“问题中年”出谋划策。
人到中年
坚持五种训练
益寿延年
大量研究证明,慢病防控可通过体育活动来延长预期寿命。美国《女性健康杂志》网站提醒,尤其步入40岁后,以下5种训练最好都能坚持。
预防心脏病,请尝试有氧运动,每周3~4次。“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不到1%的20~39岁美国妇女患有冠心病,但在40~59岁人群中,这一比例增长了近5倍,达到5.6%。有氧运动(包括跑步、动感单车、跳舞、划船和游泳)能促使心脏更有效率地泵血,从而保持心肌健康强壮。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的心脏从有氧运动中受益,需要以最大心率80%的速度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3~4次。
预防骨质疏松症,请尝试高冲击力运动,每周1~2次。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显示,50岁以上女性中约有半数会因为骨质疏松而骨折。虽然补钙能让骨骼系统保持强壮,但最新研究表明,高冲击力的负重运动也能增强骨骼强度。在增进骨骼健康方面,劲舞、开合跳和打网球等运动都有壮骨功效。
抵抗关节炎,请尝试力量训练,每周2~3次。力量训练是预防关节疼痛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已被证明可减少与关节炎相关的疼痛,并防止其发作。力量训练不是非要在健身房里举铁,你在家做做深蹲、硬拉和过头举等锻炼动作,都能增强多个关节和肌肉群的力量。
与抑郁症做斗争,请尝试瑜伽,每周1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发现,年龄在45~64岁之间的人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会增加。尽管任何形式的锻炼都有助于避免焦虑和抑郁,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瑜伽特别有利于减轻压力和调节情绪。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者发现,练习瑜伽增加了大脑中GABA(γ-氨基丁酸)的含量,这是一种情绪调节的神经递质,抑郁和焦虑人群中通常是缺乏的。
抵御后背疼痛,请尝试做90秒的平板支撑,每周3次。根据美国国家关节炎和肌肉骨骼及皮肤病研究所统计,大多数人在30~40岁之间第一次经历背痛,随着年龄增长,背痛变得越来越普遍。增强核心肌肉群的力量能让你远离背痛。平板支撑对强壮核心肌肉群来说是一种非常棒的训练,它不仅能锻炼腹肌,还能挑战胸部和脊柱周围的肌肉。当这些肌肉变得强壮时,就能收紧整个上腹部,最终支撑下背部,远离疼痛困扰。可以先做30秒,跪下休息10秒,再重复做2次。当体能增强后,尝试不间断地坚持90秒。
据新华网
人到中年
保养肠胃先抓三餐
人到中年,事业进入加速期,在家庭中也扮演顶梁柱的角色。但衰老也常常从中年开始,特别是肠胃,如果不加以重视,多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
现代人的肠胃问题由多种因素构成,首先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三餐不规律,三餐不规律导致肠胃紊乱。
其次是吃得多的机会太多。晚上本应少吃,让肠胃逐渐进入休息的阶段,但现代人的应酬大都在晚上,下班本就不早,应酬的时间又比较长,高兴之时再来两杯酒,都会让肠胃晚间加重工作负担。晚上吃太多,不仅对肠胃不好,还会影响睡眠。
再次,压力大运动少。压力过大直接影响的生理功能就是肠道功能异常。如胃酸过多、减缓蠕动或加快蠕动等。而缺乏运动,是现代人的通病,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减轻压力,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但很多人不仅难以保证运动时间,甚至连基本的散步都做不到。
最后,要吃的清淡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爆发就是饮食过于油腻造成的,大鱼大肉还会让肠胃负担,使得现代人肠胃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也呈现愈发年轻化的趋势。
爱护肠胃首先要从控制饮食做起。尽量做到三餐规律。中年人一定要谨记吃饭时要“吃少、吃慢、嚼烂”。经常出现胃胀、消化不良等状态的中年人,可以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茯苓、莲子等。
北京中医医院前院长李乾构
中年养生
从养成这几个习惯开始
临床上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正趋于年轻化。统计资料也显示,近年来,不少4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失去生命。
养生应从中青年开始,抓住重点,防患于未然。对男性来说,最好从年轻时就养成热爱锻炼的习惯,不要中了“烟酒”的招;推掉一些不必要的餐桌应酬,而可以用结伴健身、郊外远足等方式,打造人脉圈。女性朋友则要学会给自己减压,不要完全被生活、工作的琐事困住,每周可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与闺蜜逛街、谈心等,以免将不良情绪积压在心里。宽容和理解他人,知足常乐。
无论何种年龄、性别,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一日三餐要按时,不要经常变换。同时根据中医的“顺应四时”观点,合理调整起居生活。可以试着过一下“老年式”的生活。那就是早晚遛遛弯,晚饭后看看电视剧,通过这样的办法让自己暂时脱离工作和事业,真正放松大脑。
其次,坚持健康饮食。中医认为,“高粱原味,足生大疔”。饮食合理最好的办法是在家吃饭,做到荤素搭配、食量适度。人到中年后,还要有意识地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延迟中、老年人疾病的发生。
再次,把运动融入生活。在我看来,最好的运动是散步和爬楼。可以与工作或生活结合起来,比如上班少坐两站地,回家爬几层楼等。
最后,保持乐观情绪。上班时要精力集中工作,下班后要学会休息与放松。遇到问题要换位思维,多想积极向上的一面,善于思考,并善于倾诉,只有这样,才能心情舒畅。
据《生命时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喀布尔4月6日电(记者陈鑫邹德路)阿富汗消息人士6日说,阿西部巴德吉斯省阿布卡马里地区5日晚被塔利班武装分子完全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