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节,各地群众广泛参与缅怀先烈活动。
网上祭扫配合线下活动 烈士陵园成清明“热点”
打开手机,点亮一个个镌刻烈士名字的墓碑,了解烈士生平事迹,并献上鲜花。清明节前夕,江苏省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联合有关媒体制作了《清明祭忠魂 请为他们献一束花》网上祭扫H5,吸引大量市民网上祭奠革命烈士。
目前,已经有十几万人参与网上祭奠烈士,寄托哀思,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同时,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还特别推出“为烈士寻亲”公益活动,为59位烈士寻找亲人。消息发布后,全国各地群众广泛参与,多位烈士的亲人已经找到。
“烈士们虽然长眠于绿水青山间,其精神却永存于后人的心中。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做的牺牲和奉献。”在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碑前,来自无锡市芦庄实验小学的虞惠娟老师,为三年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学们静静肃立,用心聆听。
同放河灯共绣国旗 缅怀先烈祝福祖国
“清明节,人们都会以一定的方式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最普遍的就是扫墓上坟。但很多人不知道,放河灯也是一种表达对故人思念的方式。”3日,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社教老师走进东宝区牌楼镇中心小学,现场指导二年级二班的38名学生制作河灯,缅怀先烈。
五颜六色的纸张在手,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步骤,将纸张铺平、对折、翻转、再对折……一朵朵美丽的“莲花”在手中盛开。晚上,同学们将折好的河灯放到河上,对先烈的追思之情也随之漂向远方。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歌剧《江姐》中,革命先烈们用绣红旗的方式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人们将亲手绣制一面10万针绒绣国旗,作为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贺礼”。据介绍,这面绒绣国旗长0.96米、宽0.64米,共需绣制10万针。绒绣国旗起针后,将进入学校、楼宇、社区开展专场活动,并前往湖南、江苏、四川等地开展巡绣,邀请社会各界、各民族代表参与绣制,整幅作品将在国庆前夕完成。据介绍,为了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更多民众参与正能量的传递,手机端“线上绣国旗”活动将于7月1日启动。
红歌演唱会红色故事征集 多项活动“慎终追远”
5日,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北沙口乡在北沙口村文化广场上举办了一场以“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为主题的红歌演唱会,吸引了附近数百名居民及过路群众驻足观看。为了表达对烈士家属的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演出活动邀请了部分烈士家属参加。
《一条特殊的军毯》《手提机枪的故事》《王玉文借枪》《革命之花》……自3月20日江苏省如皋市开展红色故事征集活动以来,短短十几天,已经收到十多个感人的红色故事。
如皋市红十四军纪念馆宣教陈展科科长张惠玲告诉记者,如皋红色资源丰富,开展红色故事征集活动,既可以激发更多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也是对烈士们最好的祭奠。(据新华社南京4月7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天津4月7日电天文专家介绍,9日傍晚,一弯娥眉月将与大行星火星、恒星毕宿五上演“双星伴月”好戏,届时,三者将在西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