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生近照。
第31届世乒赛,徐寅生(右一)带队夺冠。乒乓球,中国的“国球”。但对于国人而言,它从来不止于一项风靡全国的运动,更见证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铭刻着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迹。
60年前的4月,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夺取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世界冠军,敲开了通往体育强国之路的大门。同样是4月,1971年第31届世乒赛期间,乒乓球划出的美妙弧线,穿透中美两国外交的“坚冰”,书写“小球转动大球”的佳话。
而这一切,徐寅生悉数亲历。运动员时代,他曾是中国乒乓“冠军之师”的主力成员;放下球拍,他以教练身份率队出征,见证“乒乓外交”的历史;执掌国际乒联后,他成为把握乒乓球运动发展命脉的顶层设计者,以“小球改大球”的改革提案,帮助这项运动焕然新生。
如今,虽已步入耄耋之年,徐寅生仍活跃在乒坛,推动项目发展。国与球,是他这一生放不下的牵挂。
【人物档案】
徐寅生,1938年出生于上海,素有乒坛“智多星”之称。
21岁时,徐寅生第一次随国家队出征,参加第25届世乒赛。第26、27、28届世乒赛,他作为主力成员与队友携手实现男团三连冠,其中在第26届世乒赛决赛中连扣日本名将星野十二大板得分,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对决。此外,他还与庄则栋搭档拿下第28届世乒赛男双冠军。
退役后,徐寅生转至国家队教练岗位,率队保持高水平,见证推动中美关系“破冰”的“乒乓外交”。1977年,徐寅生被任命为国家体委副主任。1979年起,他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任期长达30年。
1995年至1999年,徐寅生担任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席一职。任职期间,他提议允许世乒赛冠名,为国际乒联广开财路;同时提出“小球改大球”改革方案,提升赛事观赏性,推动乒乓球运动整体发展。2001年,他被任命为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
“站上前辈肩膀,小钳工终圆乒乓梦”
徐寅生出生于上海一个贫苦家庭,童年生活清苦,社会局势动荡,但小小年纪的他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狭窄弄堂或是街边空地,用粉笔在地上画几个框,中间摆放一两块砖,就能与小伙伴们来一场“乒乒乓乓”的大战。
新中国成立那年,11岁的徐寅生进入初中,学校有了一张未油漆的球台,而他则成了校园里的“小球王”。
1953年,中国加入国际乒联大家庭,拿到了世界舞台的入场券。在当年于罗马尼亚举行的第20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首度亮相。“原来乒乓打得好可以出国参赛,为国争光!”徐寅生无意中从报纸上读到这条振奋人心的“大新闻”,眼前一亮,“尽管成绩一般,但我记住了王传耀、姜永宁、孙梅英等第一批国手的名字,开始向往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乒乓国手,真正点燃了我的乒乓梦。”
初中毕业后,徐寅生进入技工学校学钳工。可相比枯燥的机械工作,乒乓球才是他心之所向。在逐渐兴起的私人球房里,徐寅生凭着不错的球技受邀出战,日积月累,善于博采众长的徐寅生球技见长。
1956年4月的一天,正在车间干活的他迎来人生重要一刻。“快去市里报到,让你参加国际比赛。”纵然已算小有名气,老师口中的通知还是让徐寅生受宠若惊,连忙请了假向报到地奔去。在随后与欧洲劲旅罗马尼亚队的友谊赛中,作为学生代表的他与沪上高手杨汉宏、薛伟初等人携手出战,一时间轰动了上海滩。
结束比赛回到学校,徐寅生一心想当乒乓国手。可当时,全国只有北京和广州两地的体育院校开设乒乓球专业,身在上海的徐寅生苦于没有深造机会。正在迷茫之时,广州体育学院伸来了橄榄枝。而得知了“挖人”消息的上海市体委,很快决定在上海体育学院增设乒乓球项目,徐寅生和杨瑞华两位上海选手得以留沪。
就这样,徐寅生的人生轨迹彻底转向了乒乓球。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由容国团、王传耀、庄则栋、李富荣和徐寅生组成的中国男队终于成功登顶,首次捧起了斯韦思林杯。徐寅生决战时刻顶住巨大压力的“十二大板”成就经典。
夺冠时刻的场景,徐寅生至今历历在目,“现场灯火通明,欢呼声雷动,一万多名观众喊哑了嗓子,拍红了手掌,最后将手边一切可以抛出去的东西都抛向了空中。”
他也不曾忘记,荣誉背后那些甘当陪练、甚至紧急学习弧圈球新技术来当“靶子”的队友们。“无论是上场队员,还是那些无名英雄,正因为将国家荣誉放在第一位,才会有那么坚定的决心和无穷的动力。”
“尽管有些压力,2毫米改革还是成功的”
担任国际乒联主席期间,徐寅生以“小球改大球”的改革提案,推动这项运动整体发展。“过去当运动员时,只想着最好能一拍制胜。当了国际乒联主席,就要考虑如何让比赛回合多一些,提高乒乓球的观赏性。在奥运大家庭里,乒乓球要与其他项目竞争,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五花八门的改革提案,徐寅生想到了日本一种44毫米的乒乓球,体积大、速度慢、旋转少,打起来回合多。“当时各种改革提案都有,把球网加高、把球台加大,甚至是取消反贴海绵球拍。我担心乱改带来不利影响,主动提出从球的尺寸入手。”
为了让提案更好落实,徐寅生第一时间联系上海红双喜公司询问能否协助生产大球样品,很快得到了支持。尔后,中国乒协将样球送往其他协会供运动员试打,并邀请世界乒坛好手到苏州参加大球邀请赛,通过实战收集运动员、教练和观众的反馈意见,并请科研人员进行现场测试。“科研结果表明,大球比小球速度下降13%,旋转减弱21%,比赛回合数相应增多。”来自各方的良好反应助推提案顺利“转正”。
“回过头看,尽管有些压力,改革还是成功的。”大球改革的提案,让徐寅生颇感欣慰,而这2毫米的背后,是中国乒乓人和中国企业的智慧与担当。
1999年退休以后,徐寅生不再担任国际乒联主席,但仍为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挥余热。据文汇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马德里4月6日电(谢宇智)凭借本泽马下半时的两记进球,皇家马德里6日在西甲第31轮主场2:1逆转埃瓦尔。赛后皇马主帅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