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通讯员 王君 孙皓 赵丹)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共享汽车,相关纠纷也随之增多。记者昨日从南沙法院获悉,2017年至今,该院商事庭陆续受理了13件有关案件,涉及退押金难、消费者逃单、出了事故“甩手不管”等问题。
据了解,这些案件一方面是由个别消费者缺乏诚信履约意识产生的。据了解,消费者在使用App租用共享汽车时,对界面处弹出的合同条款往往很少会通读内容,而是直接在“同意合同条款”处打钩确认,对合同内容不够重视。于是出现使用车辆后不及时支付相应车费,以及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不按合同约定操作等行为,最终给自身造成额外的负担,导致损失扩大。
另一方面,运营企业在押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消费者租车容易,退押金困难。运营企业收取押金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合同履行起到一定的担保作用,强化承租人的义务。与此同时,也为出租人提供优先受偿保障,以防使用不当而可能造成的损害。然而,退押金难却成为共享汽车的一大问题。
据了解,南沙法院商事庭近3年受理的涉共享汽车案件中,有84%的案件均为消费者起诉要求退还押金。该类案件不断增长的趋势反映出运营企业对押金管理不到位,以及运营企业对消费者权益不重视的情况。
案例一
共享汽车企业状告逃单者
2017年3月29日,韩某通过手机App注册某共享汽车会员并申请租赁车辆使用,于4月16日异地还车。还车后,韩某一直未支付租车费用。期间,运营企业多次致电提醒,但韩某仍不支付,于是该企业便向南沙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韩某支付相应的费用及利息损失。最终,韩某向运营企业履行支付义务后,运营企业撤诉。
案例二
发生事故后未按合同操作
2017年6月,覃某通过手机微信端向某共享汽车运营企业申请租赁车辆使用,在使用期间因未注意安全驾驶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车辆严重损坏。
事故发生后,覃某未遵照《用户注册协议》的规定及时联系运营企业客服人员,未在事故现场报警及配合事故调查,导致保险公司对部分损失未予理赔,运营企业起诉覃某要求其承担车辆维修费用、停运费等损失。后经法庭主持调解,覃某向运营企业分期支付车辆维修费用后,运营企业放弃其他主张。
新闻推荐
近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三届四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唐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