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打造有温度会呼吸的智慧之城
15万名家长可以及时看到孩子进出学校的信息推送,1000多处交通信号灯可以实现智能调控,人们出门前可手机预订停车位,而挂号、充值、就诊、取药,用一个二维码就足够……近年来,济南市秉持“智慧让城市更美好”这一理念和愿景,全面推进智慧应用专题建设,让智慧赋能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经济发展。
自2018年10月10日以来,智慧泉城“七通”应用已全部启用——
“一站通”整合汇聚各部门信息资源,搭建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一路通”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改造,建设交通大脑,实现“平安畅通,和谐共融”;
“一卡通”是以公民身份信息为核心,推进社会保障卡与居民健康卡等多卡融合,全民健康信息一卡通用;
“一网通”通过视频解析大数据平台,实现事先预警、远程治理、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护和重点场所行业监管等功能;
“一格通”构建起“全市一张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并为市民提供“随手拍”服务,使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
“一点通”是全天候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开通63项线上便民服务,服务全市近150万市民;
“一贷通”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贷款平台,实现金融服务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转变,实现政银企三方共赢。
随着城市大数据平台、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等一系列建设的开展,智慧泉城建设正深刻改变着济南的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智慧之城形象,正日益清晰。
北京
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先行者
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正在全面推进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北京”建设,这将成为我国在城市发展升级道路上的样板。
当前,“智慧北京”建设已在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有了突破式进展,并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成为引领示范。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已实现首张窄带物联网的正式商用,百兆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超过50%,4G用户占比超过73%。在公共服务方面,推动各领域公共服务与“北京通”深度对接,正式上线“北京通”APP,新增发放“北京通”卡1030万张,累计发卡2297万张。在征信体系构建方面,印发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加快推进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社会信用深度应用,联合惩戒的威慑力显著增强。
在“智慧北京”建设奠定的良好基础上,北京以城市副中心为试点、以人为本、以宜居宜业为目标,围绕市民生活、城市管理等方面展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首先是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如用城市数据模拟、科学规划副中心硬件设备部署;探索新的数据采集流通管理体系,建立各部门之间,及其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合作共享新机制;建设副中心城市大数据中心,对城市地上、地表、地下、空中全空间进行三维建模,实现可计算、可推理、可全息感知的多位动态时空信息管理;推进机构改革,探索试行契合大数据时代的“预见性”、“预测性”管理方式。
其次是用数据强化治理“大城市病”成效。如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将各类专车、快车、网约车、拼车、代驾平台以及地图、气象、产业规划等数据纳入交通大数据,搭建实时仿真路网模型,快速找出路网拥堵点以及分析路网的常发性拥堵点,并进行预测,科学引导城市交通。
最后是利用全景图推进城市运营应用。如在安全与社会稳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城市管理领域推进精细化、精准化业务管理服务,逐步构建大数据全景图,形成城市运行决策指挥大厅和对城市运行整体控制系统,实时处理城市重大事件,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市民服务能力。
新闻推荐
外交部驳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加剧巴方经济风险”报道 项目有助于强健巴方经济筋骨
据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针对有媒体称“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建设加剧其经济风险,外交部发言人陆慷8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