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丁建庭
邮箱:nfrbpl@126.com
欢迎扫码订阅南方号,参与讨论,踊跃来稿!
编者按4月1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开展《中央要给基层减负,你怎么看?》网上调查。为解决“文山会海”返潮问题,为基层减负,有不少读者和网友建议设立“无会月”制度,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目前,一些地方已经设立“无会日”。
对于“无会月”怎么看?听听下面几位读者网友的看法。
希望成为一种时尚
■李方向
党中央把今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而且明确提出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充分彰显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决心。一些地方设立“无会月”,既是对中央决定部署的具体细化,也是基层减负的因地制宜探索。
可以说,“无会月”不存在任何技术性难题,关键是态度和决心,只要做都能做到。一个地方能做到,其他地方也应能做到。希望“无会月”成为一种时尚,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考虑工作、研究工作,尤其是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基层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明显效果的。它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尤其需要在抓常、抓细上下功夫。
读懂背后多重期待
■张培元
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这曾是不少基层干部极其无奈却又十分真实的工作写照。某乡镇政法委副书记一年参加280个会;某厅级干部一天参加9个会;某地级市农委主任惭愧地说,去年一年没有一天到农村去调研,不是不想去,而是被大大小小的会议缠身无法走开……把名目繁多的会议精简下来,让更多干部腾出时间和精力投身工作,这种呼声越来越强烈。
会议作为一种安排工作、统一思想、团结动员的形式,该开的一定要开。而那些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会议,早已沦为工作的负担和拖累,必须予以整合乃至取缔。设立“无会月”的初衷和积极意义应充分肯定。
上级期待简政放权、转变作风,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广大基层干部期待摆脱“文山会海”羁绊,能有更多时间深入基层听民声解民忧纾民难;老百姓期待赶走那些只说不做空泡“会海”的假把式,让实干苦干精神重新回归身边……从会风看作风,臃肿的“文山”、泛滥的“会海”展示的都是不良作风,必须坚决反对。
还需配套制度跟进
■郑文
应该看到,以往也有不少地方推出“无会日”“无会月”的措施,但往往都是昙花一现,好景不长。究其根本原因,会议依赖症仍是顽疾,行政职能依旧没有转变,工作落实只注重表面形式,忽视工作过程的执行督查。
让“无会月”切实产生现实的功能与作用,应当致力于制度层面的改革与构建。其一,开短会、合并会议。限制会议时间,可将大会、小会压缩、并拢开。笔者比较赞同企业站着开会的做法,撤销主席台,领导站着开会,自然会少讲套话、废话,会议时间自然会缩短。其二,将会议纳入行政成本核算,并进行信息公开。会议带来的纸张、用电、茶水等财力消耗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应当严格控制成本预算,扎紧财政的钱袋子,使会议腐败难以得逞。其三,建立会议审批机制。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对会议的必要性、实效性进行监审和评估。与此同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聘请会议社会监督员,对会议的效能进行跟踪监督。
建立会议的多种制约机制,使会议更加精简,这样的“无会月”高效、实用,才能得到真正的执行。否则,“无会月”也会在会议依赖思维面前,变得软弱无力,如同铁拳打在棉花上,难以抑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滋生。
新闻推荐
我国今年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 大城市将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
据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8日称,2019年我国将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