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兰区海甸街道新安社区是海口市率先开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的社区,并提供托幼、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等多种社区服务。该社区不断完善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尤其在做好“一老一少”服务保障方面,成为海口基层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曾被海南省民政厅评为“示范社区”。
普通老人:享受社区的快乐时光
新安社区将海甸二东路棚改安置小区水岸阳光A小区的C、D栋第二层作为社区服务场所,面积达3100多平方米,也是目前海口基层社区服务场所面积较大、功能完善的社区。
在社区阅览室,记者碰上80岁的黄宝驹大爷正在这里安静地看报纸。老人介绍,只要不刮风下雨,他每天早上从滨江海岸小区的家里步行到社区,在阅览室看报纸,下午来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找街坊邻里下棋娱乐。“社区环境好,设施完善,工作人员对待我们很热情很关心。”老人说,在社区不仅可以看书读报、练书法、画画等,还能享受按摩、理疗服务,“街坊邻里每天在一起很开心,我一天的快乐时光就是这样度过的。”
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墙壁上张贴着“敬老、爱老、尊老、助老”的标语。按摩室内,摆放着6张电动按摩椅,旁边还设置有柜子与休息的沙发。康复理疗室内,有颈椎牵引及电疗的器械,摆放着4张床位。由政府购买提供专业养老服务。
在一旁的文体活动室内,有传统的乒乓球桌,还有综合训练器、练腹机、跑步机、脚踏车等现代健身器械,满足了老人及社区居民健身的多样需求。
日间服务:给老人回家般的温馨
当天中午11点半,社区老人陆续走进设在日间照料中心的长者饭堂。“阿姨,你来了,快请坐。”守候在饭堂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张连热情地招呼着前来用餐的66岁老人陈美英。老人居住在甸昆小区,因所在社区目前尚未开设长者饭堂,她每天上午要么步行,要么坐三站公交车前来新安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吃午餐。
“她们就像我的闺女和孩子一样亲。”老人说,她是优抚对象,也是“失孤”家庭,尽管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可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但只要不刮风下雨,她都坚持来社区就餐,与老人们聊天娱乐。“社区让我找到了亲情,工作人员给了我家的温暖。”老人动情地说。在长者饭堂,记者见各项陈设十分细心又显温馨,给老人助餐的桌椅都是无角的圆边,防止老人碰撞;每张饭桌上摆放着塑料装饰花,还放有餐纸、牙签,紧挨饭堂还摆放着3张可下棋、打牌的桌椅。
新安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生旗介绍,目前社区面向老人提供助餐、助学、助浴、助医、助乐服务,针对不同的节日,一年中先后20多次组织老人开展做蛋糕、包饺子、包粽子、棋牌比赛等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区托幼:解决上班族后顾之忧
在社区的幼儿乐园内,记者看到,门口是游乐区,墙上是以绿色为基调的手绘漫画,下方墙壁上还张贴着防碰撞的软垫子,这里有幼儿们喜爱的木马、小滑梯、小秋千、海洋球等玩具;另一边用于幼儿开展活动的桌椅也是匠心独具,小桌子如白云状,外形如蘑菇、水果的软凳,孩子们既可以当凳子坐,也可以当玩具。墙上还挂着由市、区团委组织的“天马行空、趣味成长——手工趣味班”活动的横幅,显示这里刚刚给孩子们举办过手工课。在社区慈善超市的一排柜子上,摆满了孩子们做的插花、泥塑、拼贴花等手工作品。
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这里设有心理咨询室、音乐放松室、沙盘游戏室、测评谈话室、心理宣泄室。社区志愿者唐守学值守在此,他介绍说,社区的未成年人如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可以直接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也可打电话咨询,他会记录下未成年人咨询的问题,然后反映给提供志愿服务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者电话预约,根据未成年人的意愿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解答。
陈生旗介绍,为做好托幼工作,社区自2015年7月就开设了“下午4点半课堂”。居民的孩子大多在社区对面的海口市第十六小学上学,下午下课后,孩子们自行来到社区的阅览室,不仅可以读书,还由专业社工、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还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开设画画、书法、折花、手工课堂等。“"下午4点半课堂"让上班的父母们能安心上班、后顾无忧。”陈生旗说道。
“紧紧围绕居民需求,构建"社区+"平台,着力打造标准化示范社区,让居民对我们的服务更满意。”陈生旗表示,随着海口市对基层社区建设的投入加大,形成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的服务新格局。
据海口网
新闻推荐
光明区向民办校派驻书记显成效 荔林学校强化支部建设,利用各类资源提升教学与安全质量
荔林学校党员教师集中学习。本报讯为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今年起,光明区实施了向民办学校派驻书记的工作计划。而今,此项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