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日曰
去年8月下旬,我借休年假的机会,携家人去往华东五省市旅游,顺道看望在上海读研的孩子。结束行程回家时,在东方航空的班机上,偶遇一群外国朋友,所见所闻,让我滋生一种别样的感受。
与我一同登机同乘一个航班的一群老外,足有四五十人之多。这些人中,男男女女、有老有少,三个人或者四个人为一组,看样子是一家一家结伴而出的一个团队。让我很有感慨的是,航程当中,这些老外纷纷从旅行背包中取出随身携带的书本,津津有味地在飞机上安静地看起书来,其中甚至有两三个小孩。我虽然被冠名为作家,也真的算得上是爱书之人,但我却不知有多久没看到这样的情形了,何况是一群外国人,又何况是在飞行的机舱里。这真的是一抹靓丽的风景。我知道,出于礼貌和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未经对方允许,是不应该随意对别人拍照的。但我终于还是没能忍住,装着若无其事地拍了几张。
这趟航班不下200名的乘客,除去那些老外,还有国人百余人。放眼望过去,一部分打瞌睡养神、一部分聊着天,当然也有几个看书翻杂志的。除此之外,更多的人则是在用手机或平板看电影,或玩游戏。包括我自己,压根没想要带一两本书在身边伴读。尽管游览乌镇时,在茅盾故居买了两本自己喜欢的书:一本金韵琴女士写的《茅盾晚年谈话录》,一本丰子恺先生的《缘之堂随笔》,但在整装行李时,也是把它们打包塞进了行李箱里,同样没想留一本在随身小背包里,以供空闲时随手取出读两三页。两相比较,惭愧之至。
我自知自己外语的水平有限,不敢贸然与老外们交流。于是,央求空姐去帮忙打听。得知这些老外来自波兰的一个城市社区,相互之间类似于我们这边一栋楼宇的邻居。也是趁着家里孩子有假期,结伴出来旅游,所以才与我同乘了一个航班。
2011年8月下旬,我赴欧洲考察时,曾去过波兰的首都华沙和原首都克拉科夫。波兰全国总人口3900万左右,国土面积312685平方公里,算是欧洲中部地区一个规模较大的国家,历史上甚至也曾算得上是欧洲强国之一。后来虽然因为外来入侵衰落下去,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波兰重新发展成为欧洲十分重要的国家。文化艺术、教育科技一直并普遍受到国家和国民的极度重视,诞生了音乐家肖邦、两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等诸多享誉世界的名人。
特别是二战时,德国侵占波兰大部分领土;苏联则以建立东方防线为由,进攻波兰东部,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最终苏、德两军瓜分了波兰。但是,“国难兴邦”,波兰人坚强反抗,不甘屈服;一直以《波兰没有灭亡》作为自己的国歌,足见这个国家人民坚毅不屈和积极向上的性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波兰人飞机上读书这一幕的出现,当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反观航班上的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严重沉迷于手机和游戏,不能自拔。
我认为,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充其量只是一种自欺式的麻醉;读书无用,也不过是不读书者的借口;唯以书籍伴作挚友,静心多读好书,一点一滴蓄积能量,我们才会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场,才真正磨砺我们飞翔的翅膀,助我们追梦致远。
新闻推荐
人民时评■王珏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通报批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的城市,山东聊城、山西大同、河南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