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蝙蝠,人们总觉得十分神秘,总以为它们像“吸血鬼”一样以血液为主食,其实不然,它们大多会在夜间出行捕食昆虫,还喜欢吃水果,其中,还有蝙蝠喜欢吃鱼,那就是大足鼠耳蝠。
大足鼠耳蝠(Myotispilosus)大概是中国最出名的蝙蝠了,它曾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走近科学》,还上过《发现之旅》《绿色空间》等;后来还以它为主角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夜空中的利爪》,并获得国家奖励;BBC的纪录片《美丽中国》(WildChina)也有它的身影……总之,说起“食鱼蝙蝠”,至少在十几年前也算是家喻户晓。
它的头体长在整个蝙蝠家族中算中等,该类蝙蝠耳朵尖尖,耳屏细长而尖锐,貌似老鼠,故名鼠耳蝠。鼠耳蝠属内的鉴定难度堪比鸟类界的柳莺,但大足鼠耳蝠是个例外,它明显的、巨大的后足让它成为可能最容易鉴定的鼠耳蝠。
大足鼠耳蝠后足的长度与胫长等长——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你的脚和你的小腿儿一样长,但对于大足鼠耳蝠而言,结构决定功能,大脚自有特殊用处——捕鱼。
大足鼠耳蝠旱季多以鱼类为食,雨季捕获昆虫的数量相对增加。在雨季,捕食昆虫的成功率高,而捕鱼成功率很低,从能量收支平衡的角度推测,大足鼠耳蝠在雨季捕食昆虫可能更有利,因此引起其食物组成的季节性波动。
通过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足鼠耳蝠的分布由原来记录的少许几个省份,如福建、安徽、江苏、山东,扩展到了从最北的黑龙江,到最西的新疆,再到最南的海南,共20余个省份都有它们的踪迹;乃至在越南和老挝也有了分布新纪录。
虽然大足鼠耳蝠的分布广泛,但因良好的栖息地即山洞被大量地开发成旅游景点,众多蝙蝠被驱离家园;再如杀虫剂、农药的施用使昆虫数量减少,蝙蝠失去了足够多的食物,甚至因有毒化合物在体内蓄积而中毒死亡;很多地方的人们迷信蝙蝠粪便作为中药夜明砂可以治疗眼疾,也增大了进洞挖粪对蝙蝠的干扰。现在,大足鼠耳蝠与藏羚羊同属近危级(NT),此外其实还有很多蝙蝠濒临灭绝。希望大家也要多多关心这些不起眼的、作为环境指示物种的小型兽类——蝙蝠!
(张劲硕)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将于10日发布一项“开创性成果”,舆论普遍认为这将是人类有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