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在2019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九届年会上,单霁翔做主题为“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的演讲。
近几年,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扩展到了口红等众多领域。
去年6月9日,单霁翔(左二)在故宫文物医院首次开放活动现场为观众讲解。
在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单霁翔(中间白衣者)在“非遗传承活力再现”活动中讲授雕版印刷术。
人物档案
单霁翔
生于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2012年初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19年4月8日退休。
65岁的单霁翔再次来到人生的分界点。
4月8日,第六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由52岁的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棒第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7年前,单霁翔从国家文物局来到故宫博物院。历经七年,故宫的开放面积从2012年的30%到现在的80%;买票实现了从过去旺季花一两个小时排大队,到现在直接全网预约购票;实现了拆除全部彩钢房等临时建筑,消除火灾隐患;实现了“点亮”紫禁城,黑洞洞的大殿里采用冷光源照明灯;实现了观众流量的削峰填谷,初步实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有序……
同时,故宫文创也在此期间发展得有声有色,朝珠耳机、故宫御猫、故宫口红等屡屡脱销。故宫形象也一举从严肃高冷到现在的亲切萌趣。
这些转变,离不开自称“看门人”的单霁翔。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七年中,他拥有着多重身份。
改革者
几年前大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修复师骑着小车“出宫”去完成一个特殊的任务:抽烟。
故宫博物院内禁烟,正是从单霁翔任院长后开始的。201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单霁翔宣布禁烟。
这只是单霁翔带来的诸多变化中的一个细节。
过去观众进故宫,只能走两边的小门,中间的大门走贵宾。常常是两边排起了长队,中间的门空着。
有一次,有位从东北来的老大爷在故宫参观,认出了单霁翔,跟他商量“我一辈子就来一次故宫,得像皇帝一样走中间的门进去”。
这个看上去令人哭笑不得的想法,单霁翔却当真了。如今,在故宫入口处,安检验票设备远离三个门洞,人们能够自由选择从哪个门进故宫,“让观众自由选择,想当皇帝当皇帝,想当大臣当大臣”。
2013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对机动车说不,规定所有机动车一律不能再穿行开放区,包括故宫的员工,也包括贵宾。
“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日本的皇宫,都不允许车辆穿行,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
第一个撞上这条规定的贵宾是时任法国总统的奥朗德。2013年4月,他来到故宫。在单霁翔的坚持下,奥朗德在午门前下车,步行参观。
单霁翔后来说,这是为了“恢复博物馆应有的氛围”。
毫无疑问,他是个改革者。
单霁翔说,自己刚到故宫当院长的时候,办公室给了他一份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其中写了故宫诸多的“世界之最”。但单霁翔觉得,这些“世界之最”当时和游人存在着不小的距离。故宫不能沉睡在这些“世界之最”里,人们能从游览故宫过程中获得什么,才是有意义的。
为此,故宫花了几年时间对室内、室外环境进行大整治——拆除总面积约14800平方米的135栋临时建筑、新增1400把椅子、全面采用电子购票、不断修缮古建并扩展开放面积,甚至为了保证游人的“方便问题”,还把一个职工食堂改成洗手间了……
“网红”
而对于来故宫的游客来说,这几年间,故宫从原来高冷的形象变得越来越亲民了。单霁翔也因此多了一个“网红”的头衔。
2015年9月,“石渠宝笈”特展开幕,全卷《清明上河图》展出。
这么一个展览,队伍排了几百米长。单霁翔连夜召集大家开会研究,赶制了大约20个牌子、1000个胸牌。第二天早上不到7时,牌子都整整齐齐立起来了,先来的观众分别排第一组、第二组……像运动会入场式那样,一组一组进,老人孩子都不用跑。
全世界博物馆举办展览有入场式的大概只有故宫博物院了。
可人再多,每天限流8万的故宫依旧接待能力有限。
在单霁翔看来,出路在互联网。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故宫,看到故宫的种种变化。在此后的时间里,故宫更新了官方网站,开发诸多APP,其文创产品也不断成为“网红爆款”。
2013年8月,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举办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此后,“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各路萌系路线产品问世。
板着脸的故宫开始变得“萌”起来。
文创“玩家”
近几年,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扩展到了更多领域。从最初的胶带到睡衣,从漫画、歌曲到手机游戏,从口红面膜到互动游戏书……
曾有媒体统计,到2018年12月,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1.1万件。虽然故宫文创产品总体上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但也有质疑。
最近的争议是有关故宫火锅的。今年年初刚刚供应的故宫火锅,虽一经面世便引起网友关注,但有网友抱怨火锅定价有些高,性价比低,而且等位时间太长,更有网友质疑怎么能在故宫这样的古迹吃火锅,随即引来过度商业化质疑。
今年3月,故宫火锅停止供应。单霁翔解释,不能因为什么火就做什么,而是需要选择、要把握好。
故宫方面曾透露,其文创产品收入在2017年已达到15亿元。因此,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故宫博物院每年巨额的营销收入用在何处?
今年4月2日晚,1对天灯、1对万寿灯、5对宫灯复原品在故宫乾清宫广场拍卖,并全部成交,共拍得2005万元。此次拍卖所得善款将全部用于贫困地区的教育和文化等事业。
商品只是文化传播载体,故宫关注的还有教育。在学术研究之外,面对学校、社区的教育也成了这些营销收入的“用武之地”。
故宫在和不少学校研究综合实践课程。单霁翔说,已经有四十多个这样的课程应用到各学校不同年级的孩子中间。
故宫“看门人”
有人尊称他为故宫掌门人,但单霁翔更愿意称自己是故宫博物院的“看门人”。
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两人花了5个月,绕着故宫走了一圈。9371间古建,凡是门都要推开看一看,光是鞋就磨坏了20多双。
单霁翔曾说,自己小时候就在北京的四合院生活,可没有想到的是,退休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
对他来说,看好这原有的“家当”始终是“看门人”的重任。
单霁翔在任期间,故宫博物院对古建筑的修缮,从一般土木工程修缮,变成一项项研究性保护项目。同时,故宫汇集200名文物医生,建立文物医院。
单霁翔说,紫禁城1200栋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叠加着历代信息,所以修缮时,是开放的、多学科的。
在最近一次演讲中,单霁翔说,自己找到了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出路——就是要让这些文物真正活起来。“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力、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只有我们把保护文物真正看作是公众的事业,文物才更安全。”
“看门”7年做了哪些大事?
作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掌门人”,7年间,单霁翔成功让故宫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博物馆,成为人们向往、喜爱的文化殿堂。
让观众来了就不想走
最初接到任命“要来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时,他格外兴奋。然而,走进故宫之后,单霁翔的心情却是五味杂陈。“一是故宫一半以上的区域都没有开放。二是186万件藏品,实际展出的不到1%。三是观众到故宫来游览,感受并不完整,大多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
由于故宫是用古代建筑当展厅和库房,这就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要用适合故宫特点的方式来进行文物保管和陈列。单霁翔认定,“在做好古建筑修缮和文物清理、修复的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扩大开放,用现代化的展陈方式将更多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
于是,一扇扇紧闭的大门打开了,一件件沉睡的文物被搬出来,细心整理、修复,精致地陈列在展厅里。城墙开放了,午门、雁翅楼、神武门变成大规模的临时综合展厅,人们可以登上城墙,将恢宏的紫禁城尽收眼底。角楼开放了,原本堆放于此的24万块木质书版移出来准备展出,其中包括珍贵的乾隆版《大藏经》。故宫最大的库房南大库变成了明清家具馆。沉寂100多年的畅音阁重新演起了戏曲。
几年间,故宫的开放面积从不足50%到超过80%,藏品展示比例从不到1%提升至3%以上。
让每一件文物都光彩照人
单霁翔至今仍印象深刻,上任之初去库房调研时,一推开门,看见一尊秦始皇兵马俑灰头土脸地躺在地上。“文物应该是有尊严的,不能就这样躺在库房里。我们要妥善地保管、细心地呵护,让每一件文物都光彩照人”。
2016年12月,故宫文物医院挂牌成立,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有了文物医院,我们修复文物比过去更加精细,修复的文物数量也大幅增长,可以满足新建展厅的陈列需要”。
单霁翔认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物,都是来自古人的生活,要想让它们“活起来”,就得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开发文创产品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个有效手段。结合故宫的特色资源和当代人的生活需求,故宫研发了上万种文创产品,从文具、挂件到口红、服饰,从图书音像出版物到手机游戏,应有尽有。
打造中华传统文化客厅
作为中国最早被认可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是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的瑰宝,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我们外交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政要越来越多,故宫的外事接待活动也更多了。我们努力把故宫建设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客厅,让他们通过故宫的呈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单霁翔说。
2019年元宵节期间,故宫博物院首次开放夜场,125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参加了“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87家外媒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故宫每年都有大量的展览走出红墙,走到世界各地,深深吸引、打动了海外观众。
单霁翔介绍,故宫的文化创意展已经走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走到韩国首尔,走到澳大利亚悉尼,走到新加坡,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退休后去哪儿?
对于退休,单霁翔回应称:“光荣退休,期待已久,但每天还会在故宫博物院走走,看看门。”
他说过,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故宫。也曾不止一次设计过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想去故宫研究院搞搞研究。或者,来故宫当一名志愿者,“到时候希望面试官手下留情”。
卸任后,单霁翔又有了新职务!4月9日,在浙江宁波召开的2019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宁波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2019宁波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魏祖民表示:“本次宁波文博会期间,我们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合作,并聘请单霁翔为创意宁波顾问。”
这些年故宫上过的热搜
不仅自己成了网红,单霁翔也成功让故宫成为了网红。凭借皇帝身份证、雍正卖萌图等一系列操作,故宫品牌成功打进年轻人市场,频频登上热搜。
1
“请××听到广播后速到乾清宫!”
咦,怎么听着像被皇上召见一样?最近,故宫寻人广播上热搜了!有网友戏说:“在故宫走丢倍儿有面子。”
2
故宫94年来首开夜场
在今年的元宵节,故宫94年来首次开放夜场,一票难求的盛况甚至“挤瘫”了抢票的官网。
3
“故宫口红”卖断货
2018年12月9日,账号主体为故宫博物院的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在微信公众号推出六款故宫主题口红;2018年12月11日,故宫淘宝宣布将发售涵盖眼影、高光、口红和腮红在内的8款彩妆产品。
2019年1月初,故宫淘宝官方微博发文,表示故宫淘宝原创系列彩妆全线停产。
4
《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推开厚重的宫门,展现了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让此前较为冷门的文物修复火起来了。
单霁翔说,《我在故宫修文物》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热情,今年有4万名年轻人报考故宫,想来故宫修文物。
5
魏璎珞住的延禧宫成网红打卡点
去年,电视剧《延禧攻略》走红。剧中女主魏璎珞住的延禧宫,成了游客去故宫游览必打卡的网红景点,还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
文/综合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
图/新华社
新闻推荐
阿联酋阿布扎比——阿提哈德航空波音787-9梦幻客机已于4月1日圆满完成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到中国香港的首航任务。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