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妮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雪季比以往都要长。鹅毛大雪,窸窸窣窣的雪,夹着雨,裹着风,轮番降落在冰凉的大地上。日子和每个午后的斜阳一起,被拖得很长。
暖气修好了,屋内的空气暖暖和和,如果再打开那一小台玉子色的床头灯,整个房间的气氛就格外催眠。楼下练琴的人开始更换曲子,有时我为了透气打开窗户,将窗帘拉开一点点,就能听见夜色和生涩但温柔的钢琴曲《月光》一起流进来。
每年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时间的流动仿佛变得很慢很慢。昼短夜长,亮与暗之间是大把的昏暗,让人把日子都过糊涂了。
一
天气极寒,我们这些学生偶尔也能因此“享受”到一两天的停课。最近英语科目安排的课外读物变多了,刚开学那阵我坚持每晚读书,觉得心好像静了不少。前些日子碰上下雪,我还破天荒地去泡了一阵图书馆。
图书馆在学校最中央的主教学楼里。一直到高二为止,我都几乎没有涉足过那个区域。为什么?因为我在不上学的时候真的是个很不爱动的人。那张不到两米的小床以及它隔壁的小桌子,大概就满足了我周末所有的活动需求——读书,写字,学习,听歌,几乎都可以完成。因此,我也就尽力避免直面英国冬季糟糕的天气,走那么多路去图书馆学习了。
图书馆不算大,资料还算齐全。管理员年龄不大,温柔和蔼,但很奇怪的,活在21世纪却没有智能手机,平时只能邮件通讯。前些日子我为了课题研究还专门找过他,拜托他收集一些有关东亚文学的调查资料。几天后,我在邮箱里收到了他的回信,邮件的最后一句话是“谢谢你给我一个机会了解东亚文学——我非常开心!”真是暖人心的回复。
二
中央教学楼在我们学校的文化里有特殊含义,是高年级女孩的“领地”。一直以来能在那里自由活动和学习、不用看老师眼色的,几乎只有高年级学姐。现在,我自己也已经升级成了“学姐”,只是自己偶尔还有点“迷糊”。经过和图书管理员那次非常愉快地交流之后,我终于下了决心,推开了中央教学楼走廊右侧的门。
图书馆的门跟大家印象中英国古老建筑的大门一样沉重。选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下后,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竟然坐到了莎士比亚的区域。这个学期正好在啃《莎士比亚》。没有多想,也没有精细挑选,只是从书架上随手拿了一本议论文合集翻开看起来。小时候我喜欢看小说,对长篇大论、枯燥无味的议论文敬而远之。不过无论是什么难以习惯的东西,只要下定决心去研究、去啃,终究是能“习惯”的。这点我学习了十几年以后,算是有了点感悟。在一点点的坚持以后,原本不喜欢的东西,总能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我选的位置很不错,三面是书柜,一面是窗户。被书包围着,感觉很安全,窗外的大雪则让人感觉静谧悠远。在感受不到寒冷的情况下,在耳机里音乐的陪伴下,看着雪花一点一点落下来,我莫名其妙地有点开心。
三
英国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刻板而绅士的,但偶尔他们也会“热闹”一番。一天下午,我就被同学从图书馆拉出来,到礼堂去和大家一起唱经典老歌。英国人有很多经典的音乐和电影,或者干脆是音乐电影,脍炙人口,尽人皆知。这些曲目或电影也就成了集体唱歌的最好背景。整个礼堂四百余人凑在一起,关了灯,看着大屏幕上的音乐视频蹦蹦跳跳。虽然总有像我一样扫兴的人会说“太吵了”“头有点疼”,不过必须承认,跟这样一群人生活在一起久了,很难感受到寂寞。
今年过年我没和家人在一起。不要觉得我很伤感,经过这么多年的异域生活,对这些事我不仅习惯了,甚至已经开始越来越不在意了。我喜欢节日,它给了人们一个理由,让疏远的老友重归于好,让相爱的家人彼此联系。对于不能成为节日的一部分,我心里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些焦虑和失落。只是看着朋友圈里每个人各自非常幸福的样子,我就已经非常满足。
旧的一年过完啦,新的一年又来了。
新闻推荐
在澳大利亚堪培拉,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媒体讲话。新华社发据新华社堪培拉4月11日电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