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刘长欣李培杨逸见习记者/徐子茗)2017年年底,美国人迈克尔·罗哈纳在费城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折断并偷走兵马俑一根手指,但一年多过去后,对他的起诉于4月10日以失败告终。11日晚,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针对此事作出回应称,依法启动追究民事责任部分,并依照《展览协议书》进行经济索赔。多位文博界人士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次兵马俑展出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文物出境展览,应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开玺认为,美方只是尚不能确认其为有罪,并未最后认定无罪,“我们需要再看看事态的发展。据说这一男子是喝醉酒以后的行为。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愿意认定其并非故意损坏文物,但不能因此而减免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
兵马俑赔偿价格问题,是该事件外界关注的焦点。广东省文物行业协会秘书长吕顺认为,兵马俑作为重要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属国家文物资产(财产),虽然无法进入流通市场,但不代表无法确定它的价值。“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兵马俑象征着国家文化,而且此件兵马俑与其他兵马俑本身是一个文化整体。对单件兵马俑的破坏,会影响到兵马俑整体的价值。应该从整体的角度作出定价,并要求赔偿。”
“关于此事件文物补偿的价格认定的问题,中美之间可能会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也提醒我们,将来在对外合作展览的合同中,要谈清楚文物价值的问题。”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说,为了促进文物交流展的顺利进行,中方通常会做一些妥协,比如降低文物的保险价格,但是此事件给我们一个教训。“像兵马俑这样的高等级文物在艺术品市场上没有流通,因而缺少可供参照的价格体系,但这不意味着会降低兵马俑的价值。”
尽管兵马俑事件是偶发事件,但吕顺认为,它暴露出国内外展览相关承办机构都存在工作的疏忽。其中文物法律法规的细化与现实适用问题,以及国内与国际法律适用的分歧,都值得业内人士深思。
文物资源已经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金色名片”。统计数据显示,以2011年至2016年为例,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累计近300个。由于各国文化和国情不同,中国文物到海外展出面临着不同的风险。
陈履生提醒说,中国文物出境展览,与国外的小型博物馆合作时尤其应该谨慎,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控制,严格考察对方展馆是否具备基本的规模和设施要求,提出文物出国展览对场馆的基本设施要求,如不符合国家要求,这种展出要明令禁止。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认为,对于借展的中国博物馆来说,未来一定要制定更加明确的借展方案,并在外地的展览中做好文物与观众的隔离、疏导工作,对于文物的摆放位置、安保问题也要有专业的意见。“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破坏就是不可逆转的(损失)。”
新闻推荐
律师称视觉中国或涉“两宗罪”!关闭网站涉嫌违约 售卖黑洞照片涉嫌欺诈
视觉中国由黑洞图片引发的版权风波事件持续发酵。4月11日下午,视觉中国自行关闭了网站。有律师人士指出,单方面关闭网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