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内 有趣社会 今日国际 白话体育
新岭南 > 热点 > 多彩国内 > 正文

“青年”冯骥才: 文学和文化保护是我当下重心

来源:羊城晚报 2019-04-15 13:20   http://www.kcqsx.com/


羊城晚报记者邓勃 摄演讲后,冯骥才为小读者签名

□羊城晚报记者李焕坤

1.92米的身高、挺拔的背脊、睿智的眼神……4月13日下午,当年逾古稀的冯骥才步履矫健地走进黄埔书院会议厅时,会场掌声雷动——

从业余走向专业

“大冯”一开始不是个作家。冯骥才在演讲时常常叫自己“大冯”。冯骥才生于1942年,年轻时曾在天津篮球队当过两年的中锋,后来因伤离队去了画画,画画之余冯骥才也会写散文,但小说创作是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我挺怀念那个时候的写作,那个时候有一种感情,有一种感受,就希望把它写下来,甚至拿到报纸上发表,报纸虽然发表不少,但我还不是专业的作家。”冯骥才透露,自己真正走上文坛还是因为改革开放,“1978、1979两年我大量地写作,写了70万字,一直把身体写垮。”

随着作品不断涌现,冯骥才在读者的精神世界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家楼下墙上挂了一个信箱,原来是小信箱,后来换成大信箱,每天邮递员喊我名字,一开信箱,里面的信是像水一样丢下来,而且那些读者真的跟你说他内心的东西。”

其中让冯骥才印象深刻的是一封无字之信。“我记得那一封信,信打开以后一个字都没有。后来我发现纸有一点凹凸,仔细一看原来是水滴干了的痕迹,我知道那是干了的眼泪。眼泪是有黏度的,因为信压在一起压久了,揭信纸的时候有轻微沙沙的声音,这种声音我至今难以忘记。”冯骥才说,“经历过这样一段时期,我不知不觉走进文坛,我知道什么东西在别人眼里最有分量,我明白作家需要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从书桌跑到田野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加速。“在转变期间,人们都关注城市要大变样了,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文化也在大量流失。”为了抢救文化,冯骥才放下手中的笔,走到田野中去。

然而出于对写作的热爱,冯骥才虽然手中无笔,但脑中有笔。“做文化抢救,我很多时间要在公路上跑,每次5-7个小时,这个时候我会跟司机说,咱们不说话了,我困了,要休息,实际上我没有困,我是把我脑袋里面的小说开始掏出来写了。”冯骥才透露,此次获奖作品《单筒望远镜》的细节也是这样在脑海里写就的。

写作、文化抢救两肩扛

迈入70岁后,冯骥才抢救文化的步伐没有停歇,但田野是跑不动了。“在书房的时间多了,小说不唤自来,小说就是这样,你意识到了一些东西,你不见得写它,但它存在着、等待着。”2018年,冯骥才连续推出《漩涡里》和《单筒望远镜》两部大作,在文坛重新活跃起来。

在他奔忙的事业中,什么让他最为看重呢?冯骥才回忆,2007年在《艺术人生》节目上,他给自己列出了四驾马车并排序,分别是:写作、文化遗产保护、绘画、教育。时过境迁,四驾马车也发生变化。“如今写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同样重要,无法分出高下,第三驾是教育,我想培养有责任感、有时代担当、有思想和文化视野的年轻人,最后才是绘画。”

新闻推荐

27款商标从1577万元降至69万元仍流拍 百强肥企四川蓥峰多项资产挂牌出售

大英化工成交价仅为1594万元。南方农村报记者杨吉龙近日,四川省什邡市人民法院发布《(破)四川蓥峰实业有...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青年”冯骥才: 文学和文化保护是我当下重心)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