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内 有趣社会 今日国际 白话体育
新岭南 > 热点 > 多彩国内 > 正文

熊兆仁:戎马一生的“扶贫将军”

来源:梅州日报 2019-04-17 10:56   http://www.kcqsx.com/


1955年,熊兆仁被授予少将军衔抗战期间,熊兆仁(左)与刘永生在江南抗敌战场合影。

●明诚子

2019年4月7日晚,老红军、开国少将、原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熊兆仁在福建福州逝世,享年107岁。

熊兆仁,闽西永定客家人。1912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共青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37岁任皖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等职。他参加过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屡建奇功,在离休之后又为老区建设奔走呼号,建树颇丰,人称“扶贫将军”。

打游击反围剿屡建战功

熊兆仁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当时正是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时期。这段时期,国民党军占有绝对优势。为了保存和发展,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于1927年10月转战井冈山,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共产党地方组织和武装,打游击。

1929年3月至1930年10月,国民党新军阀之间连续大规模混战。各地红军乘机发展。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先后进行了大柏地、长汀、龙岩、上杭、水南等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约4个旅。

1934年春,福建事变失败后,蒋介石将进攻十九路军的反革命军队近十个师的兵力,从中央苏区的东面进攻,继续进行第五次“围剿”。4月,国民党中央军主力进占了龙岩县城,上杭永定县城也被广东军阀占领,福建苏区人民反对敌人“围剿”的斗争形势日益紧张起来。

这期间熊兆仁历任福建军区独立9团3营排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永(定)平(和)(南)靖游击支队第3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坚持了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1934年秋-1937年秋)。在这三年,游击队面临物资匮乏、大军压境。国民党修公路、筑碉堡,纠集地方民团大肆追剿红军。

1935年夏,熊兆仁的游击队奔赴永和靖(永定、平和、南靖)边界开展新的游击战争,与在金丰等地活动的永东游击队配合作战,并与龙岩、漳平、南靖一带活动的红八团相呼应。他们分散发动民众,集中对付敌人,避实击虚,壮大队伍,逐步打开局面。

以一场战斗为例。国民党的一支靖卫团(即当地地主武装)在永和靖边的黄龙坪村利用当地土楼筑起碉堡,同时扶植反动民团,实行保甲连坐,苛捐杂税,当地群众深受其害。时任排长的熊兆仁受命拔除这个碉堡。熊兆仁带着3名战士,扮成农民到黄龙坪侦察,摸清敌人驻扎在碉堡里有多少兵力,武器配备情况,周围地理形势。了解敌情后,熊兆仁决定把部队分成两部分:一支突击队趁夜从土楼楼顶突入往下打,其余在土楼门正面小山坡埋伏等待合围。1935年8月10日三更时分,熊兆仁带领突击队从离黄龙坪5公里的莲花山出发,摸到对方土楼据点周围。熊兆仁率突击队,悄悄把长长的竹梯从楼后山壁石路架向楼顶。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爬上去。突然有一个战士不小心,踩响屋顶瓦片,靖卫团哨兵惊觉并叫嚷起来。熊兆仁急中生智,命突击队一边打枪,一边分三个方位将楼顶砖瓦往楼内“噼哩啪啦”摔去,让敌人误以为红军游击队从三个方向攻击碉堡。趁敌人一时摸不着头脑 ,突击队爬楼撬板,跳进楼内边打边冲,从三楼打到一楼。靖卫团见势不妙,企图从大门逃走,游击队另一部,从山坡冲下,合围封锁土楼碉堡大门。突击队打开了土楼大门,红军冲进楼内上下前后夹击。游击队大获全胜,战事结束,熊兆仁命令炸毁碉堡。当国民党援兵到时,熊兆仁早就率部隐入山中。

从这场战斗可以看出,当年23岁的排长熊兆仁作战勇敢多谋,指挥有法。

《渡江侦察记》原型人物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熊兆仁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2营5连连长、军部特务营连指导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特务营教导员、第2支队新3团参谋长。

1938年3月,熊兆仁所在的新四军二支队在龙岩白土举行北上抗日誓师大会,高唱抗日战歌,奔赴苏皖抗日前线。 根据地的父老乡亲纷纷前来送行。在年逾百岁之时,熊将军回忆当年情景,仍感慨万千,“部队出发到前线去,很多老百姓都带着煮熟的鸡蛋送给我们吃。我们长长地走,他边走边拿,这个送那个送,舍不得我们走。千言万语"打了鬼子要回来呀",我们也留恋不舍。”

1943年3月,日伪军对苏南茅山地区实行“清乡”,熊兆仁率兵发动群众一举烧毁日伪军构筑封锁的竹篱笆100多公里,打乱了敌人的“清乡计划”。

熊将军曾多次回忆,战争年代,群众常常翻山越岭为人民军队送粮,送盐,送菜,情谊十分深厚。这和红军的军纪严明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老百姓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我们,辅助我们,尽一切力量来帮助我们,没有群众怎么打游击呀,那得靠群众。新四军、红军游击队就是为了群众所以得到群众支持,立于不败之地。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爱护老百姓,军民一致。所以我们没有老百姓就不可能前进,就失败了。”

1941年“皖南事变”后,熊兆仁任新四军第6师16旅47团政委。1943年,熊兆仁进入中共华东党校学习。1945年2月5日,苏浙军区成立(辖第1、2、3、4纵队,第1、2、3军分区),熊兆仁任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后任16旅46团副团长、第1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熊兆仁任华中军区苏浙皖边区司令部司令员。1946年11月,熊兆仁任苏浙皖边军事委员会军事部部长,皖南军区副司令员。他奉命在苏南地区留守,坚持武装斗争。

上个世纪5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渡江侦察记》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连长领导的江南游击队掩护解放军渡江的故事。电影中那支英勇部队的最高领导的原型就是熊兆仁。根据这部电影,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为配合大军作战,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与江南游击队接上关系,敌人发现江防有疑,令情报处长会同保安队长侯登科率人马搜捕。在游击队的配合下,侦察员以民工身份混入敌江防要塞,巧取江防工事图……“黄河黄河,我是长江”,这句经典的台词就是出自《渡江侦察记》。

1948年10月,熊兆仁任皖浙赣游击队总司令,为配合解放军渡江作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5月7日,皖南军区成立,熊兆仁任副司令员,这一年他37岁。1950年1月,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成立,熊兆仁任皖南军区副司令员,后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1954年,熊兆仁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结业后,历任福建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政委、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省第二、四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熊兆仁被授予少将军衔(准军级、原华东军区),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推动老区建设的“扶贫将军”

1983年6月,时年71岁的熊兆仁离休。但这位老将军又开始了新的“游击战”。

熊兆仁像当年打游击一样,穿着便衣,背着水壶、干粮,轻车简从,到福建省每一个老区、大部分基点村调查研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熊兆仁为老区勾画了一个蓝图:修建铁路、公路,改善交通条件;改良养牛、养蚕,加强养殖业;改造大型水库,发展电力;实现“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工程;加强两个文明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为老区人民脱离贫困、走向富裕,卸甲离休的熊兆仁组织动员曾在福建及闽西战斗和工作过的13位老红军、老将军、老同志联名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促成了棉花滩水电站、梅坎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997年,他再次组织动员57名老红军、老将军、老同志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促成了赣龙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热心的熊老,因此被老区百姓称为“扶贫将军”。

在熊兆仁的努力促推下,龙岩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建设。除了上述的修建龙梅铁路、修建棉花滩水电站,还有开发紫金山金铜矿、建立种桑养蚕业基地、实现“五通”工程、建成“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闽西革命烈士纪念馆”、赣(州)龙(岩)铁路竣工通车……

熊兆仁说:“没有老区人民的支持,我们的党和军队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没有老区人民的流血牺牲,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成立。我们这些老战士,有责任关心老区,建设老区。”

(据“全球客家名人堂”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司徒奇、司徒乃钟国画作品在鲁展出

司徒奇花鸟画。4月13日,“画出南天泼墨浓——司徒奇、司徒乃钟艺术作品展”在山东济南开幕。展览共展出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熊兆仁:戎马一生的“扶贫将军”)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