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委托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乡村医生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当年招生248人。今年,襄阳市首批“订单制”乡村医生即将毕业。(3月27日襄阳政府网)
免费订单定向培养乡村医生,眼下已经不是新闻。这种做法,已经在北京、江苏、湖南、云南等多个省市落地深根,只不过,襄阳起步更早一些、走得更快一些。作为“摸着石头过河”的先行者,对于襄阳这类地区来说,一方面,政策红利将率先释放;另一方面,潜在问题也会率先暴露。而在这一过程中,乡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人才荒”的方程式,也会迎来又一个来自基层的鲜活解法。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投射之下,农村不仅是医疗硬件资源洼地,医疗人才方面也存在显著短板。这种情况即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也不同程度存在。以长三角某市为例,按照人口1.2‰的人员配备标准,该市应配备2676名乡村医生,但实际在职只有1238人,且年龄老化严重,超龄离岗返聘占32%。东部地区尚且如此,支撑条件更差一些的中西部地区形势可能会更为严峻。从全国范围来看,到2030年,包括乡村医生在内的全科医生数量缺口至少有50万人。
这边厢是虚位以待、总是望眼欲穿盼人来的乡村卫生室,那边厢,则是趋之若鹜、人们挤破脑袋抢饭碗的大城市三甲医院。从某种程度上说,乡村医生人才短缺,不是特殊个例,而是由于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导致的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一个缩影。而这,也是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的方向、达成的目标。同时,也应当看到,在引导医学人才下沉基层过程中,一些地方在政策供给方面也出现了偏差,照搬照抄城市经验,脱离农村发展实际,违背人才培养规律,白白浪费公共资源。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人才标准上好高骛远,盲目追求学历水平和执业资格;二是在规划布局上网大眼稀,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的自然村、居民点无法真正享受到公共医疗的普惠性;二是在待遇保障上雷大雨小,虽然有补贴,但由于政府财力不济、考核标准严苛等原因,在医生收入的金字塔结构中,村医总体仍然处于最低位置。
“免费”,带来就学经济压力的降低;“定向”,吃上不愁就业的“定心丸”——对于不少农村地区学生及其家庭来说,订单制培养乡村医生的模式,的确让人心动。然而,育才容易留人难,如何能够让这些年轻人不为城市的闪烁霓虹所诱惑,而不嫌艰苦、孤寂,真正扎根农村,才是“订单”村医使用地政府要下功夫答好的考卷,才是推动乡村医疗事业持续发展的硬道理。要真正将这批人作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体系建设的新生力量和中坚力量,大胆创新体制机制,采取“县聘镇管村用”方式,在收入保障、人员编制、职业空间等方面为他们再吃上一颗“定心丸”,从而防止村医岗位在消除空位化之后又出现跳板化。
新闻推荐
九华山地质公园和沂蒙山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