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徐岩
地头价只有1-2元/斤,但市场上的柑橘卖价高达5-8元/斤。种植户抱怨不赚钱,消费者抱怨吃不起。为了博高价,一些有门路的种植户自行将水果销往批发市场或直接卖给消费者。走出去卖果更赚钱?了解发现,除了少数人赚到了钱,大多数果农都铩羽而归。
主动出击外地卖果有喜有忧
广西兴安县崔家乡崔家村的蒋朝生种有27亩沙糖橘。2019年初,沙糖橘地头收购价1-2元/斤,仅是往年价格的一半左右。曾在新疆打工的蒋朝生决定另辟蹊径,把柑橘卖到新疆去。经过三天三夜长途奔波,蒋朝生带着自家柑橘来到新疆库尔勒市。“我们的水果很受欢迎,卖价从最开始每件48元涨到55元。”蒋朝生算了一笔账,一车果27吨,最终卖了15.6万元,刨去租车、过路费、吃住等开销3.4万元,还赚到不少。
和蒋朝生一样,广西贺州市平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童振锐也主动出击将沙糖橘卖到了北方城市。“我们公司有2000亩沙糖橘,今年产量近500万斤,为了将果卖出去,公司决定到外地开拓市场。”童振锐表示,近两年广西沙糖橘种植面积增大,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应对这种形势,早在2016/17年销售季,公司就开始布局外地市场。“统果3.8-4.0元/斤,好果能卖到近6元/斤,今年仅净赚30万元。”童振锐表示,将果运到外地销售优势明显,若市场行情好,能比在产地卖果多赚100万元。
走出去卖果,赚钱的是少数,大部分走出去的果农只能勉强保本甚至赔钱。今年3月下旬,广西桂林市平乐县柑橘协会副会长覃集桂将2万斤沙糖橘运到湖南怀化销售,卖价由最初的3元/斤跌至0.8元/斤。“外地卖果价钱不高,没两天果就发霉了,空壳出现早且严重,有几百斤没卖出去,加上人工费、运费、档口费、入场费等,2万斤果赔了2.5万元。我还将2万斤沙糖橘运到广州番禺去卖,也赔了。”覃集桂如是说。
无独有偶,荔蒲市果农罗世兵于今年1月份将30多车沙糖橘运到陕西西安和浙江嘉兴售卖,价格在2.5-3.4元/斤。他表示,“本以为价格不错可以赚一笔,但最后结算,除去运费、打蜡费、人工费等,不赔也不赚,算是白忙活了。”
走出去卖果困难重重
“我周围有十几户果农出去卖果,可能仅有一户赚钱。”覃集桂不鼓励小户果农外出售果。他认为,小户果农不熟悉外地市场,没有长期合作的商贩,不易打开销路;无保鲜储存方法,若销售周期长,沙糖橘易变质。小农户走出去博市场除了自己要承担风险,还会扰乱当地市场,抢了代办生意,来年可能流失客商资源;部分果农将次果运到外地销售,给产地品牌带来不良影响,或使产地好果低价难销。
“当地有近1/3的果农走出去卖果,大部分都赔了”。荔浦市沙糖橘协会会长覃继炳分析,果农个人资金有限,分级、加工设备不齐全,无法保证沙糖橘品质;线下运输成本高,运输耗损大。“成本增加,如果卖价相差不大,必然赔钱。”
“关于外出售果,我算过一笔账。若将沙糖橘从广西贺州运到江西赣州销售,两地间隔500公里,租用9.6米长的货车,全车可运输3万斤果。运费1.5万元,平均每斤果成本增加0.5元,工人摘果费,约0.2元/斤,打蜡、打包等费用是0.2元/斤,江西批发市场的入场费0.1元/斤,果农成本约1.8元/斤。综上所述,一斤果的成本2.8元,如果再加上住宿、饮食、损耗等,若想赚钱,外地卖果的批发价至少要在3.5元/斤以上。”广西贺州昭平镇樟木林镇沙糖橘代办叶羽献说。
个人走出去不如整体走出去
覃继炳表示,沙糖橘产能大,产量不断增加,单靠果商地头收果难卖高价,外出卖果是一条必走之路。但果农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各方团结一致,其中合作社扮演重要角色。合作社可将果农聚集起来,分批分期采收,避免集中上市,制定相关机制,均摊成本。“合作社还可到外地建立档口。我们协会两年前就开始布局华南、华北等市场,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覃继炳说道。
相比果农走出去,更应鼓励产区政府或者协会、合作社抱团走出去宣传品牌。政府要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擦亮当地柑橘品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市农业局发布了《荔浦砂糖桔地理标志授权使用及奖补政策措施》方案,鼓励果品质量达标的合作社、企业和个人领取地理标志标识,共同维护荔浦砂糖桔品牌,使用者可享受荔浦市财政奖补政策,补贴金额高达50%,即每个标识单价0.12元,财政补贴0.06元/个。
叶羽献认为,解决销果难题政府的力量必不可少,可建立专门的柑橘批发市场,统一价格,统一品质,让果商买得安心。与此同时,政府还可牵手龙头企业,建立合作社,将散户、小户集中起来,做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提升品质,降低风险。还要加大力度打击不负责任、恶意赚取中间差价的代办,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产区政府除了走出去,还可以深挖品牌效应,让农户在家也能依靠互联网力量把果卖出去。
新闻推荐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赞美“戈壁明珠”新疆石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