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一个大家庭里的真实的故事。
三十年前。
出嫁的大姐大早接到别人“寄声”(口头转告),得知母亲生了病,马上搭渡船回去看望生病的母亲,走得匆忙没有准备糕点,乡下也没有什么店铺,除了从家里抓了一只鸡给母亲补养身子外,一直很注重礼仪的大姐觉得空手来娘家,已经觉得很不好意思。当侄子侄女赶来,眼巴巴地看着她,以为好似以往,有糖果什么吃。看着孩子们失望的眼神,大姐就掏了五角钱出来,说:“大姑没买到糖果,给几角钱你们去买糖果吧。”当时的五角钱,可以买到二十颗糖果的,不算少。可是,七岁的侄子却不高兴地说,这么少,拿脏了我的手……脾气大得很,气呼呼地去玩耍了。倒是9岁的侄女谢过大姑拿了钱,去买了水果糖回家,侄子觉得自己亏了,把糖果全部抢走后自己独享……
中午,下地干活的男孩的妈妈回来,男孩的姐姐把弟弟的行为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我知道了,你不要好似他这么调皮……”她喂了猪,宰了鸡,做了午饭,和姑姑和婆婆一起吃着。
一会儿,玩耍回来的男孩也想吃午饭,他妈妈把男孩拉回房,栓了门,之后把男孩的手脚捆起来,用竹片狠狠地揍他的双脚,告诉他:一是因为他太没有礼貌,姑姑没有欠你的,给钱你不说谢谢,还嫌少;二是因为他太霸道,姐姐买回的糖果,竟然全部抢走,当初本来属于你的不拿,看见人家买了糖果好吃,又抢,品德太坏。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这么调皮这么霸道?
奶奶和姑姑隔着门劝她说:“二嫂,不要打他,他还细,不懂事……”男孩妈妈说:“正因为还小,就需要教,要让他长记性,调皮霸道没礼貌是要惩罚的……等他大了,学歪了,就迟了……看他以后还敢不敢……”
或许打孩子不是教育的最好方式,大姐也觉得,弟媳知道要管教孩子,态度明确,做错事,要受到惩罚的。只要孩子犯错,弟媳都要教育孩子,小错口头教育,或者迟吃饭,得思考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必须要男孩知道,要约束自己的。
不久,大姐上县城买菜籽,顺便去城郊的妹妹家看看,因为妹妹家也有一对儿女,恰好妹妹的儿子也是7岁。所以大姐买了糖果和水果上门。大姐和妹妹在聊天,妹妹的儿子突然说:“大姨,给点钱我买东西……”对孩子的行为,男孩妈没有阻止。大姐掏出五毛钱给男孩,想不到男孩嫌少,一气之下,把五毛钱纸币撕得粉碎,之后气呼呼去玩了。妹妹看了,只是说,这么调皮,一点礼貌都没有……
孩子调皮,不懂事,可是家长要懂事,要教育的呀,可惜,妹妹没有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错误,次次都没有受到惩罚,在他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规矩”两个字。
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两个男孩,都长大了。
嫌钱少的那个男孩,自小被母亲约束惯了,虽然没有读很多书,但是努力工作,先帮人开钩机,收入还可以,因为他自律,不会好似普通的青年人,有钱去酒吧去消费,而是积存,手头稍微好一些后,贷一些款,自己买了钩机,之后,又买第二台,第三台……渐渐,钩机越来越多,现在成了一支工程队啦,成大老板啦。
而撕人民币的那个男孩,虽然城郊的土地增值,卖地的钱,还有赔偿的宅基地盖的房子,有屋租收入,按照一般情况,生活也过得去,可惜,没有约束的他总想暴富,竟然赌博,输红了眼,还去网贷,那是容易借的钱,还不了的债……变卖住房160万元依然还有很多没有还,离婚了,妻子带着孩子走了,被讨债的人暴打之后,远走他乡……剩下的,只有那对哭干了眼泪的妹妹夫妇。
约束孩子,是为了让你的孩子有自控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别人。熊孩子不加约束,长大后会害人,更是害自己全家。
新闻推荐
罗德远笔名远翔,籍贯四川,现居广东。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民间诗刊《打工诗人》主编,“打工诗歌”积极倡导者和重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