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 莹
近期,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研究结果公布。该研究对全国18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进行调查,数据显示,点外卖频率越高的大学生,其自评身体和心理健康测量得分越差,抑郁得分也越高。点外卖和健康之间是否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与其说点外卖的大学生抑郁倾向更高,不如说执着于屏幕的他们忽视现实社交的意义。大学校园里,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很多大学生吃饭不去食堂排队,选择点外卖,不与人交流,默默吃完一餐。事实上,吃饭是门槛最低的社交活动,长时间不跟人交流,沟通能力会退化,抑郁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况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的大学生更迷恋“屏社交”,一块屏幕解决多样生活需求,对于现实的社交需求渐渐淡化,对现实中的群体认同渐渐减弱。比起现实社交,屏幕下的当代大学生虽然在沟通成本低的网络社交中找到了群体参与感和认同感,但这并不能妨碍他们从心底感受到孤独。
已有的研究已经证明,沉迷在网络社交中的沟通,却恐惧于现实社交中的联系,长此以往,自然会导致内心情绪悲观化。这也是屏幕背后的青年一代所面临的社交现状。
大学生的抑郁倾向程度不是点外卖一个单项要素能决定的。但得看到,国内的抑郁症患者中,大学生所占比例正在逐年递增。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由此,学校应该关注大学生高频点外卖这种现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社交需求占据人类需求很大的一部分。在这里,还需给大学生们提个醒:放下外卖软件,走出宿舍门,多留出一点情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给友人,也是让自己更加快乐的一种方式。
新闻推荐
吉华街道组织人大代表到蕉坑水河道现场调研汇聚众智推进项目征拆
本报讯(侨报融媒记者聂朦通讯员曹雪)4月28日,吉华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和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蕉坑水河道征拆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