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听过代驾、代购、代吃,那您听过“代吵架”吗?记者在某电商平台APP中搜索“代吵架”,可以看到大量“代吵架”商品,价格从1元至99.9元不等,而且“服务”还分不文明骂架和文明骂人指导等。对此律师表示,网上收费代人吵架骂人,属于违法行为。(5月7日《北京青年报》)
有人说,喜欢吵架是素质方面存在劣根性的表现,在一个文明程度较高、国民素质普遍优秀的社会,人们往往会比较和气,很少吵架,甚至不会吵架,有了分歧或争议,只讲理,不吵架。笔者深以为然。而“代吵架”则是在助长素质劣根性,伤害人际关系,污染社会风气。
“代吵架”不但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还可能走向违法。在现实中与他人吵架,一些人会发展到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代人吵架更容易上升到人身攻击、人格侮辱,以达到“诛人先诛心”的效果。这就涉嫌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情节严重者,还可能涉嫌侮辱罪。据报道,一些电商的“代吵架”服务可以提供直接乱骂和按剧本骂(如“骂渣男剧本”),或者短信骂及电话轰炸(也就是“呼死你”业务),这不是走向了违法吗?不管是雇主还是代骂者都可能被追究违法责任。
据调查,购买“代吵架”服务的多为青少年群体。当这种违反伦理道德乃至违法的奇葩服务在电商平台公然销售,势必影响青少年群体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康成长。有人说,父母长期吵架对青少年来说算得上是家庭软暴力。同样,当网上吵架盛行,让青少年群体长期生活在一个以攻击人身、侮辱人格为目的网络“菜市场”,他们在线上线下又怎么会做一个文明有素养的网民、公民?
对于“代吵架”业务,相关部门必须明确监管态度。正如一位律师所说,网上收费代人吵架骂人,应受到治安处罚,其所得也属于违法所得,应该没收。因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代吵架”应该就属于上述情形。对于网络交易平台,也应该追究连带责任,以倒逼其有效拦截这类服务。
同时,也要呼吁网络交易平台主动承担把关责任,自觉防范“代吵架”等有突破法律红线风险的奇葩商品上线,平台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却未采取必要措施,无疑就充当了帮凶的角色。由于电商平台的商品是海量的,一些商家会以“创新”名义发布一些脑洞大开的商品,这类商家应成为平台严格监控的对象,加大管控力度,以免“代吵架”等业务被下架后不久,又卷土重来。对于“代吵架”的消费者来说,也要自觉抵制这类服务,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来稿:201w301@163.com
新闻推荐
晶报讯(记者刘钢通讯员宋杨刘思淇)5日15时许,坪山公安分局碧岭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预警,居住于碧岭的一名女子有可能正在被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