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阅读“晶报APP”相关专题报道
日常上网时,大部分人都会遇到浏览器主页被篡改。之后,红包链接时有弹出,网页的弹窗广告、悬浮广告突然跳出,难以关闭,而且广告内容正是自己近期搜索过的,想打开A网站却被强制打开B网站等等。这说明你的流量已经被劫持了,一双隐形的手控制着你的浏览器,如此霸凌让用户气愤又无奈。
据了解,修改浏览器主页的既有正规互联网公司,也有恶意的第三方软件或电脑木马病毒,通常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篡改浏览器主页。专家表示,浏览器主页被修改背后的技术操作门槛并不高,但是对普通用户来说,大部分对电脑的技术性问题并不了解,只能听之任之。但是由此带来的风险,却远不只是上网被打扰,还有用户隐私被泄露。
目前互联网主要通过流量变现获利,这就让浏览器主页劫持拥有巨大的利益驱动。无处不在的广告提供了大部分营利,据市场报价显示,“导航首页右侧电梯浮层”的价格为17.5万元/天,“浏览器新标签页默认开屏”的价格为70万元/天,“热点新闻弹窗”视位置不同……浏览器中搜索框的竞价排名也带来可观收益,每次点击通常在几毛钱到几十元钱不等。同时,用户的信息也已成为互联网黑色产业链的商品。
浏览器主页被劫持其实只是互联网流量劫持问题的冰山一角。近年来,流量劫持在网络世界无孔不入,与此有关的案件频频曝出。2015年11月,上海浦东法院判决了全国首例“流量劫持”案,网民想访问A网站却被劫持到了B网站。去年,绍兴破获一起特大流量劫持案,涉嫌非法窃取用户个人信息30亿条,涉及百度、腾讯、阿里、京东、新浪和今日头条等全国96家互联网公司产品。网友在日常用网中也时有遇到, “有一次我用浏览器不小心看了一个餐饮商户的主页,过半小时那个商户就打电话过来问我有没有兴趣。”
在利益的驱使下,“流量劫持”已经成为网络顽疾。专家呼吁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治理,亟需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也要加大打击力度,保护用户用网安全和自由。个人也要加强防护意识,从正规渠道下载软件或应用,充分了解软件、应用的授权要求。(邓裴裴)
新闻推荐
随着大学生活的日益丰富,大学生群体在各式各样的社交活动中结识着新的朋友,共同探索着大学生活的真谛。然而,不少大学生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