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内 有趣社会 今日国际 白话体育
新岭南 > 热点 > 有趣社会 > 正文

“信息裸奔”成常态 骚扰电话数量竟已超500亿次

来源:新快报 2019-05-15 13:55   http://www.kcqsx.com/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 “智能骚扰电话乱象”, 探针盒子、钓鱼短信、APP下载……一些非法窃取并贩卖信息的公司经过大数据的精准匹配,使得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暴露无遗,并造成一些电话骚扰现象屡禁不绝。

“95”“96”“400”开头电话扰民 三大运营商合力拦截

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常受到骚扰电话的干扰,诸如询问贷款、保险等服务的骚扰电话使得人们不胜其烦。不少网友在社交网络上表示,骚扰电话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一天接到十几个手机号码开头相同的陌生电话,有的是推销业务,有些甚至是知道自己姓名的广告骚扰电话,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据工信部公布12321举报中心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95”“96”的骚扰电话业务举报投诉呈增长趋势,举报投诉量达38541件,环比上升35.4%;骚扰电话内容方面,贷款理财骚扰电话投诉举报量最高,而房产中介、违规催收、股票证券等投诉内容举报量也位居前列。

的确,骚扰电话的存在让大众深恶痛绝,与此同时也有声音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骚扰电话治理。在2018年7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3个部门就曾联合发布《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一》)。《方案一》提出,决定自2018年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半的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此后,为推进落实《方案一》的有关要求,工信部在去年11月印发《关于推进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二》),其中提到要实现商业营销类电话规范拨打、恶意骚扰和违法犯罪类电话明显减少的目标。而在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到,电信企业要按照“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加强业务管理。其中一点,就要求相关企业全面清查语音专线、“95”“96”“400”号码等资源使用情况,重点清查金融保险、地产中介、零售推销等行业及呼叫中心企业的专线和码号使用情况。

据悉,常见的骚扰电话号码编排主要由“95”开头、“400/800”开头、“00”开头及“未知号码”构成。其中,“95”开头的骚扰电话多出现在金融及民用领域,除了常见的各大银行客服电话,其他商务(推销贷款、保险业务)的骚扰电话也常见于此开头的电话号码;“400/800”开头的则为骚扰电话的又一重灾区,多数个人或企业常常利用此开头号码扰民。

而在重拳出击下,国内三大运营商开始对骚扰电话有所作为。今年4月中旬,部分手机机主接收到来自三大运营商发来的短信。根据短信信息显示,未经用户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用户拨打商业营销电话。同时,为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将对涉嫌营销扰民的电话号码进行依法处置。

众所周知,骚扰电话治理难度很大,同时治理的关键因素离不开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大运营商的帮助。在此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各出奇招。如,中国移动开通了“高频骚扰电话防护”业务,通过发送“KTFSR”到10086、打电话到10086人工开通或者直接到移动营业厅办理三种方式即可完成免费开通。此外,用户还可到微信公众号“绿盾防护试点”内进行更精细拦截。中国联通表示,已加大源头监管,将加强对违规电话号码的入网限制,管控线上销售手机卡的派送地址等。中国电信则表示,已建立异常话务防范系统,已实现对“呼死你”“超短骚扰”“恶意群呼”等异常话务进行识别和自动处理,同时实现了对境外不良号码的拦截。

人工智能骚扰“不胜其烦” 竟是APP惹的祸?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取代占用时间长、重复性高的日常工作,刺激了骚扰电话数量的增长,反而使得新的智能骚扰方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促使其衍生出新的形式。与传统方式相比,这种通过AI、语音识别技术的呼叫手段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难监控。艾媒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骚扰电话拨打数量已超过500亿次,并且有47.9%的网民曾接到过人工智能骚扰电话,同时,由于人工智能骚扰电话具有“拟人化”的特征,网民在分辨时存在一定难度。

再者,互联网技术对个人隐私带来的巨大挑战也在日常APP泄露隐私事件中得以体现。各类型的APP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加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并且手机APP对用户姓名、手机号码、位置信息等数据明文传输,未采取加密等安全保障措施,因此致使黑客能够从截获数据中提取用户信息,更深入建立用户档案和画像,并对高价值目标进行针对性攻击,这也就造成了前文提到的诈骗、过度营销等骚扰电话现象。

去年,中消协对100款APP开展了隐私政策测评工作。结果显示,多达91款APP存在涉嫌过度收集或使用用户信息的问题。《测评报告》显示,从同一款APP不同下载来源上看,App Store下载渠道与安卓市场下载渠道在信息采集类型和隐私政策方面无明显差别,但不同类别APP以及同一类别中的不同品牌APP测评结果差异较大,金融理财、邮箱云盘类APP评分相对较低。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DCCI的报告也显示,所有的安卓APP都会收集手机用户信息,有些甚至多达20余项内容,包括真实姓名、账户、年龄、位置等。据了解,这些数据被收集后,一般有三个主要用途:一是精准营销,优化广告推荐。二是作为研究样本,人工智能研究需要大量数据。三是跟第三方营销推广平台合作,通过提供、贩卖数据赚钱。

近日,为了改善应用生态质量,以工信部为首的国家相关部门一直都在尝试规范市场,接二连三地推出了一些措施和政策。根据国家网信办官网公布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当中明确,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共分为7种情形,包括:没有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没有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未经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违反必要性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侵犯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合法权益。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一规定标志着APP违法违规专项治理活动有了突破性进展,有利于公民的个人隐私得到更完善的保护。

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打击及惩戒机制,将行动方案落到实处的同时,就我们个人而言,更应该提高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提升自己的信息鉴别素养,在进行隐私授权前要仔细阅读隐私条款,用户在使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比如功能以外的非必要的权限,可以在不影响使用应用的情况下避免主动给予相关权限,时刻保持警惕。在APP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选择经过大厂认证的,并且来自于正规渠道的应用。

■策划 新快报记者 罗韵■统筹 新快报记者 梁彧■采写 新快报记者 刘韵 许轩语■制图 廖木兴

新闻推荐

微信禁朋友圈晒“学习打卡”六成网友支持重复多次违规及有对抗行为的公号等主体,或被永久封号

重复多次违规及有对抗行为的公号等主体,或被永久封号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信息裸奔”成常态 骚扰电话数量竟已超500亿次)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