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管理艺术:德鲁克思想的人文之光》(美)约瑟夫A.马洽列洛、凯伦E.林克莱特 著顾洁、王茁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管理
郑渝川
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11年。尽管如此,这11年来,公司监管问题仍然处于公众关切的热点议题范畴。
我们现在看到的《失落的管理艺术:德鲁克思想的人文之光》,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其生前的两位好友合著而成。第一作者约瑟夫A.马洽列洛是全球权威的德鲁克思想研究专家,现任克莱蒙特大学德鲁克-伊藤雅俊管理研究生院霍顿教席教授;第二作者凯伦E.林克莱特是美国历史学家,供职于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
本书强调,德鲁克管理思想应当包括德鲁克生前坚持强调的,组织需要价值观,管理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的观点。作者认为,“将人文学科和管理紧密关联在一起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对文化价值的培植和坚守”,强调对道德品质的培育。
按照作者的观点,人文学与社会的脱节,尤其是与商学院的脱节,使得商业教育总是不断地强调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将之作为衡量组织成功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商业精英内心深处仅仅将利润作为唯一的价值要素,“其内心深处也将不可能认为自己需要对社会或者雇用自己的组织怀有更多的道德、社会或者伦理义务”。
德鲁克生前在其多部著作中都曾谈到,管理的环境和目的都是组织机构,而组织机构是由人组成的社区,所以管理应当以人为核心,仅仅以经济角度来定义人、量度人是不完整的。书中谈到了克尔凯郭尔等哲学家对德鲁克管理思想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指出德鲁克还借助施塔尔、拉多维茨、洪堡、伯克以及熊彼特等人的著作找到了如何在稳定和变革之间、权威和自由之间保持平衡,如何让不违背道德的情况下让现代经济体系变得可维系。而通用公司历史上最为卓越的管理者斯隆则向德鲁克示范了经理人的诚信,以及仆从型领导的概念。
重建人文学科和管理学之间的关联,首先就要探查二者的历史联系,以及分道扬镳的缘由。中世纪后期一直到近代中期,欧洲人文教育与其他类型的经院、技术教育的融合程度很高;而德国的大学体制发展则使得科学与人文产生分离。到了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飞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工业、金融业开始促成管理教育和专业商学院的发展,商学教育的专业化逐渐转型。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等工业国家的经济的金融化程度加深,股东价值和短期财务结果成了公司业绩的唯一有效衡量标准,倒推商学院教育为此做出调整。这种情况下,商学院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加深,社会相关度却在下降,已经不再提及美德和道义。
书中谈到,根据德鲁克的世界观,管理应当是在人和社会的组织中,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雇用、组织和发展。组织因而是有效运转的社会的核心器官,是人和社会之间的结构性联结。管理学应当全面探讨在工作中管理人、发展中的四个基本观点,包括:诚信和价值观,人及其发展,优点和机会,绩效和结果。诚信应当成为管理的试金石,偏离诚信而偏向于利润索求的管理,将不可避免导致不公甚至引发社会灾难。诚信也应当成为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的核心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诚实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只停留于口号层面,无法被顾客甚至员工接纳,显然就是因为企业高层的个人行为以及企业的组织行为,本身就不符合诚信原则。
此外,本书还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就管理学如何在符合道德愿景和原则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企业,逐步发展到赋予社会更强的活力,让社会道德建设变得更为有效。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5月18日电印度尼西亚警方17日证实,本月逮捕29名恐怖嫌疑人,指认他们企图在4月选举结果发布以后袭击集会人群。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