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人到咖啡商
◎[美] 斯图尔德·李·艾伦
兰波会到埃塞俄比亚,不只是为了要进入买卖咖啡的行列,事实上他也想亲身体会《地狱一季》里的一段叙述。他在书中预言自己会到一个并不存在的气候地带,回来后会“有钢铁般坚硬的肢体、古铜色皮肤,以及类似疯狗的凶恶眼睛”。他真正想要的是冒险、刺激,还有金钱,他在哈拉已得到前两样。当时,哈拉族长已被罢黜20年了,社会上弥漫着紧张的情势,法国商人需要一位能够为了一颗咖啡豆而牺牲性命的疯狂人物(虽然当时报酬高达每磅100美元,还是少有人愿意涉足这项生意)。兰波正是他们想要找的人。
哈拉生产的那种长条形咖啡豆之所以重要,并不只因为气味香浓。有很多人认为,看似不起眼的罗布斯塔豆,就是在这里升级为进化后的“阿拉比卡豆”,这就是为什么埃塞俄比亚哈拉的豆子突然冒出头的原因。如果想了解这个重要性,就要先知道这里的咖啡豆的两个种类:一种是来自东非、甘美香浓的阿拉比卡豆,这种咖啡豆生产于海拔较高的地区;另外一种是被视为无物,来自扎伊尔的罗布斯塔豆,这种咖啡豆到处都有生产。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回到文明之前,还没有发现咖啡因的神秘时代。
在1500~300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将咖啡当做食品的族群奥罗摩人,就住在古老的柯法(Kefa)王国。当时奥罗摩人不喝咖啡,而是吃,有人还将咖啡豆与油脂混合,磨成高尔夫球大小的点心食用。他们喜欢在与邦加人(Bonga)作战前含着这种咖啡球以增加注意力,因为他们几乎每次都被邦加人打败。当时的邦加人最会贩卖奴隶,每年将7000多个奴隶送往哈拉城的阿拉伯市场贩卖。部分不幸的奴隶是被他们俘获的奥罗摩战士。而第一批将咖啡豆带进哈拉城的,就是这些咀嚼着咖啡豆的奥罗摩俘虏。即使现在,埃塞俄比亚巡逻队员仍说古老道路上的树木,就是当时被俘虏的战士吐出的咖啡籽长出的咖啡树。
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地区生产的咖啡豆不相同。较低海拔的柯法咖啡豆生长在大树林里,外形像短胖的罗布斯塔豆。罗布斯塔豆可能早在几千年前就产于扎伊尔王国的森林里,而哈拉的咖啡豆呈长条状,有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美味。也许为了适应哈拉的高原地形,它们自然地产生了神奇变化,但没有人可以确定到底是什么变化,但我们应该庆幸,被带到也门之后又散播到全世界的咖啡豆,是进化后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兰波为何会为了咖啡豆而冒生命危险,甚至牺牲性命,就不难理解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兰波这位诗人兼商人并不很喜爱咖啡。在某一封信中,他曾形容咖啡是“恐怖”“低劣”,令人“恶心”的东西。这或许是因为他长年饮用苦艾酒造成味觉迟钝,也或许是因为当地人卖咖啡豆时常会沾到山羊粪便。
新闻推荐
5月20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大熊猫“园园”亮相美泉宫动物园。当日,来自中国的雄性大熊猫“园园”正式亮相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