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老师指导学生用竹签剔出人骨,以便开展绘图、测绘、检测等一系列工作
奥维托La Biagiola的房屋遗址一角。房子始建于埃特鲁利亚时代,经历了罗马时代的改造,最终被发掘、展现。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璐瑶,通讯员陈诗诗、漆小萍报道:《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并受到广泛关注,它展示了今年3月意大利向中国返还的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将持续展至6月30日。展览第三单元“共谱国际合作强音”部分,还展出了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学专业师生参与意大利奥维托La Biagiola遗址考古的项目成果。
La Biagiola遗址最初在2004年的一次考古调查中发现,之后进行过数次试掘,以大量埃特鲁里亚的墓葬、中世纪的城堡与教堂遗迹而闻名。遗址根据文化堆积从早到晚分为四个时期:埃特鲁利亚时期、罗马时期、中世纪的伦巴第时期、近现代时期。
2018年,中意合作对意大利奥维托遗址进行发掘。
2018年初,中山大学考古专业金志伟、周繁文老师与研究生一行4人赴意大利托斯卡纳进行遗址的试掘及周边地区的考古调查工作。考古发现一座中世纪时期的墓葬,出土大量骨头碎片,初步判断可能是一处少见的丛葬坑。
2018年暑期,中山大学周繁文老师、辅导员李粤丹老师带领8名考古专业学生,深度参与意大利La Biagiola遗址的考古项目。抡锄挥镐、筛土清表……他们陆续发现水池、墙基、道路等遗存,出土有红陶、黑陶等陶器碎片及骨头等遗物。在发掘同时,他们还进行了区域考古调查,涉及墓葬、洞穴居址、手工作坊、城址、城堡、地下水渠等各类型遗存。
参与此次中意合作考古的师生介绍,意大利是近现代考古学科和田野考古技术的发源地,也是理解欧美文明形成与发展情况的关键地点。此次发掘,对研究罗马文明的兴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羊城晚报记者从中山大学了解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大考古学科重点发展方向。此前,中大已在越南、印度尼西亚、伊朗、以色列、肯尼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考古发掘合作。2018年起,中山大学考古专业同意大利研究机构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初步构建起覆盖亚非欧大陆的多元文明互动交流研究平台。未来,还将推动中意双方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合作研究。
新闻推荐
多名美国政府官员22日披露,五角大楼将向白宫递交增兵中东方案,考虑增派至多1万军人,以应对伊朗所谓“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