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美国登山者克里斯托弗·约翰·库利什登顶珠穆朗玛峰、撤退至登山营地后突然死亡,成为今年5月以来珠峰登山季的第11个遇难者。
有报道说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是过于拥挤, 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现场照片,称得上是“人头攒动”,一不留神会把它看成是节日期间的长城。有登山者回忆,“珠峰顶点平台仅两个乒乓桌大小,却挤了约20人,大家全在自拍”。
海拔8000米以上登顶珠峰的最后路段有“死亡地带”之称,即使对专业登山运动员而言,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带停留时间过长都有生命危险。更何况,有媒体指出,拥挤只是表象,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很多登山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乏足以挺过拥堵期的体能。这可真要命——“要命”在这里是一种客观描述,而不是任何一种修辞手法。
值得反思的地方有许多,比如,过度商业化操作,一些服务机构将登珠峰当成一门纯粹的生意来做,有必要提高服务机构及登山者的资质门槛。但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悲剧面前,我们也须追问一下登山的终极意义。
为什么要登山? “因为山就在那里。” 这句出自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之口的名言,因富有哲学意味而被人在不同场合反复引用。是的,对人类来说,登山从来就不只是一种躯体的登高,也是一种灵魂的拔节而起。“一览众山小”,那种古老的登临之意,是潜藏在人类体内一种共同的文化密码。而地球之巅的珠峰,更是很多登山爱好者必欲抵达的一种目标。
对登山者的勇气与坚韧,我首先要献上敬意。但我还想说的是,自然是用来敬畏的,不是用来征服的。表达对山、对某一个海拔高度的热爱,除了攀登之外,还有别的很多方式。而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山的高度,能高过生命。
一个细节刺痛了我——此次珠峰事故中,来自渥太华的电影制作人伊利亚-塞克里在登山过程中发现了倒在峰顶不远处的一具尸体,一些人甚至是踩着同伴的尸体往上攀登。他表示人们来到喜马拉雅山挑战自我,但在这里,他看到的,却是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残躯。
登山是为了展示人类的身体与精神上的劲健。但是,这样的场景映衬出了人类身体上尤其是精神上的虚弱。当某一种地理上的高度高过了生命,我不知道这样登山的意义在哪里。
新闻推荐
近日,日本专门的调查网站《排名》对全国10岁-60岁男女11840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你最想看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