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内 有趣社会 今日国际 白话体育
新岭南 > 热点 > 今日国际 > 正文

阳明心学十讲:第七讲 拔本塞源(上)

来源:河源日报 2019-06-08 06:43   http://www.kcqsx.com/


■司雁人

功利主义是一切恶行的借口,“功利”必不辨“义利”,功利心是致良知的最大障碍。世上诸多坏事,皆由于花言巧语、虚伪讨好之知多,“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少。功利主义当道,必然“贼知”横行,“良知”泯灭。只有彻底拔除了功利心,才能在万事万物上顺利地“致良知”。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批判了万恶之源的功利主义。

第一节缘起

“拔本塞源论”是王阳明写给故乡前辈顾东桥书信中的内容。嘉靖四年(1525),顾写来关于学术思想的质疑信,阳明回信一一作答。《传习录》中卷出版时,顾尚在,编者怕有损其面子,题为《答人论学书》,后来编辑《阳明全书》,则直接题为《答顾东桥书》。这里加书名号称《拔本塞源论》,是将其作为独立的一篇文章来解析。

《拔本塞源论》大意:

心学纯明的时代,圣人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天下人各勤其业,各安本分,惟以成其德行为务。后来心学不明,崇尚道义和仁德的“王道”衰落,而崇尚权术和武力的“霸术”盛行。人们像“春秋五霸”时那样,每天所关心的只是快速富强的技巧、倾诈的阴谋和攻伐的战略。只要能够欺天骗人得到一时的好处,可以获取声名利益的方法,人人都去追逐。时间一长,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掠夺,祸患无穷,人与禽兽夷狄几乎没有两样,霸术也有些行不通了。

有世儒(主要指朱熹)志在挽回先王之道,但始终探讨未精不得要领,其学说“万径千蹊”,让人“莫知所适”。人们为了浪得名誉,为了显示博学,为了表面华丽,按其学说竞相争斗。世人如同走进了百戏同演的剧场,处处都是嬉戏跳跃、竞奇斗巧、争妍献笑之人。这种学说积习已久,致使底层民众耳聋眼昏,完全迷失了方向,至上国君也被弄得神魂颠倒,思维凌乱。现在有人察觉到它的“空疏谬妄,支离牵滞”,欲加以拨乱反正,但却遭到他们出于功利心的极端诋毁。

纯明的心学越来越晦暗,功利的习气越来越严重,佛教道教不能挽救,儒家努力也前功尽弃。如今功利之心,功利之见,大行其道。功利的毒汁,已深深渗透到人的心底骨髓,积习成性,旷日持久。世人在知识上彼此炫耀,在权势上彼此倾轧,在利益上彼此争夺,在技能上彼此攀比,在声誉上彼此竟取。那些从政为官的人,主管钱粮还想兼事军事刑法;主管礼乐还想兼事官员选拔。身为郡县长官,还想提升到藩司和臬司;身为御史,又窥视着宰相要职。他们傲慢、为非作歹、恣意狡辩、虚伪做作,凡事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私底下却是满足自己的私欲,实现自己的私心。

天理始终不会泯灭,良知光明万古一日,有道之士倾听了我拔本塞源的主张,一定会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拍案而起,如决口的河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地荡涤这些污泥浊水,还人间一个清清明明的世界。

我们在此主要讨论《拔本塞源论》指出的功利心造成社会混乱的现世意义。

图小己之利,而不顾大众之利,即功利之见。吕思勉说:“惟举世滔滔,皆鹜于功利之徒,故随功利而来之祸害,日积月累而不可振救。阳明之言,可谓深得世病之症结矣。”①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拔本塞源论》可谓名篇中的名篇,一字一句都体现了阳明深深的忧世情怀,“孟子的雄辩,让人兴奋激昂,而拔本塞源论中的雄辩虽在孟子之后,实不在孟子之下”②。三轮执斋评论说:“此至论中之至论,名文中之名文。秦汉以来,数千年间,惟此一文。”东泽泻则评论说“古今独步”。③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文天祥《衣带铭》里的这句话,是给教育的目的提出的永久课题。以智育为中心,才能就像刀剑,如果好人拿来用则是救人的剑,坏人拿来用则是杀人的刀。教育的根本还是德育,即人格的培养。冈田武彦介绍,在初中教育阶段,将修身课放在首要地位,是日本教育值得自豪的事情。大家修完学业,没有希高慕外之心,而是根据自己的学识德行接受相应的待遇。没有更多的野心,各自从事农业、工业、商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会总想着管全面或全面管,以取得分外的获取。

王阳明当时所面对的形势是,学习知识技能的目的,完全走向了反面。背诵经书,适合提高虚荣心;知识渊博,适合干坏事;见闻多广,适合与人争辩;擅长文章,适合伪装。表面上都说自己是想为天下人做事,其实本心却在于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满足私欲、达成欲望。

冈田武彦在《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一文中说:

王阳明指出的内容,不仅是他那个时代的状况,而且更加适合描述现代社会,让人不由得痛感各界人士深受功利主义风潮的污染已成为习性。为谋求自身的利益或者自己所属集团组织的利益,使出浑身解数的不正之风,给世间带来的毒害难以估量。表面上说“自己是为天下百姓做事”,实际上却是想“满足一己私欲”。身处官界、实业界、教育界的人,读到这一段文字,又有几个人不背流冷汗?现在正是大家端正自己心态的时候。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中,有几个人能如此直截了当用“功利”二字概括诸恶的根源?实在令人惊叹。我们必须深思“功利”二字,察知它的危害之大、之深。④

注:

①吕思勉《阳明之学》。

②参见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附录一《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

③参见里见常次郎《阳明与禅》,转引自冯友兰等著《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④参见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附录一《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

第二节王阳明殷勤布道

嘉靖二年(1523)八月,阳明在答聂豹书中说:古代的贤人看到善就像自己做了好事,看到恶就像自己做了坏事,把百姓的疾苦看成自己的疾苦,只要一个人没安顿好,就觉得是自己把他推进了阴沟;托上天的洪福,我偶然间发现了良知学说,认为只有致良知后天下才能得到治理,从而清明太平,于是不顾自己是个不肖无力之人,希望用良知来拯治天下,挽救百姓。

他接着说,春秋末年,孔子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当时有的数落他阿谀奉承,有的讥讽他花言巧语,有的诽谤他不是圣贤,有的诋毁他不懂礼节,有的侮辱他是东家的孔丘,有的因嫉妒而败坏他的名声,甚至有的憎恨他而想要他的命;但是孔子依然汲汲遑遑,仿佛在路上寻找失踪的儿子似的,成天四处奔波,坐不暖席,这样做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别人能了解、相信自己吗?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有天地万物一体的仁爱之心,深感社会顽疾缠身、病痛紧迫,即使不想管也身不由己。王阳明决心以孔子为榜样,不遗余力,并希望有更多的人和他一道,共同使良知之学光大于天下,让全天下的人都懂得致其良知,借以彼此帮助、启发,剔除自私自利的毛病,将谗言、嫉妒、好胜、愤恨等恶习荡涤干净,以实现天下大同。①

“读书讲学,此最吾所宿好,今虽干戈扰攘中,四方有来学者,吾未尝拒之。”②阳明布道之殷勤,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甚为恰当。

与宁王交战鄱阳湖时,阳明仍与二三同志坐军中讲学,前来报信儿的人说前军失利,且言伍文定胡子被烧着了的情状,在座诸人皆有怖色,阳明说:“适闻对敌小却,此兵家常事,不足介意。”出见谍者,退而就坐,神色自若地接着刚才的话头讲下去。一会儿,又来报信儿说贼兵大败,在座的人皆有喜色,阳明说:“适闻宁王已擒,想不伪,但伤死者众耳。”又是出见谍者,退而就坐,神色自若地接着刚才的话头讲下去。旁观者服其学。③有人评价阳明先生:“虽在迁谪流离、决胜樽俎之际,依然坐拥皋比,讲学不辍。”④

阳明不但自己终生尽心竭力地宣讲圣贤之道,还要求做了一方守官的学生,也要事不宜迟地到当地学宫讲学。嘉靖二年(1523),门人欧阳德中进士,出守六安州,几个月后给先生来信,说初政倥偬,等安顿好了就去儒学里为诸生讲学。阳明回信说:“吾所讲学,正在政务倥偬中。”⑤

门人徐珊对阳明学说遭到诋毁愤愤不平,说:“夫子悯人心之陷溺,若己之坠于渊壑也,冒天下之非笑诋詈而日惇惇焉,亦岂何求于世乎!而世之人曾不觉其为心,而相嫉媢诋毁之若是,若是而吾尚可与之并立乎?”⑥他不屑于回答诋毁师学的题目,自动放弃了嘉靖二年(1523)会试的机会,弟子对老师诚心布道之钦敬由此可见。

由于阳明育人的目的主要是为朝廷培养贤人君子,所以他以“致良知”三字为本,着重于人品与道德的培养,务必把学者教育成为具备圣贤型人格的才学之士。他说:“圣贤之学,心学也。道德以为之地,忠信以为之基,仁以为宅,义以为路,礼以为门,廉耻以为垣墙,六经以为户牖,四子以为阶梯。”学者应该怎样做呢?“扩乃地,厚乃基,安乃宅,辟乃门户,固乃垣墙。”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相反,“旷安宅,舍正路,圮基壤垣,倚圣贤之门户以为奸”,那么学校就成了聚集水怪草兽的地方了,国家设立学校、官员修缮学校就都没有意义了。⑦科举选拔上来的官员,大部分还是从各地官学的学子中产生,他号召他们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

阳明还认为,天下不存在不能教育好的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认识良知之教,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因此他教学使人先立必为圣人之志:“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⑧立成圣之志,就是愚夫愚妇也可以悟道,若不立成圣之志,则再饱学也无济于事。

当时学者的毛病之一就是不懂装懂、浅尝辄止,因而不能深探良知之道。阳明曾描述那些傲气的学者:“议论好胜,亦是今时学者大病。今学者于道,如管中窥天,少有所见,即自足自是,傲然居之不疑。与人言论,不待其辞之终而已先怀轻忽非笑之意,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不知有道者从傍视之,方为之疏息汗颜,若无所容;而彼悍然不顾,略无省觉,斯亦可哀也已!”⑨他更提醒自己的养子正宪:“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⑩

弟子陈世杰大概见世风日下,谦恭的人总是被压制,所以渐渐以谦恭为可耻,人也变得简抗自是。阳明严肃告诫:“自古圣贤未有不笃于谦恭者”“傲,凶德也,不可长”“地不谦不足以载万物,天不谦不足以覆万物,人不谦不足以受天下之益”。

在教学方法上,阳明惯于采用启发式。一天,性豪旷不拘小节的绍兴知府南大吉来见,探询说:我临政处事多有过错,先生为何无一言相责?阳明问:你有何过错?南大吉便一五一十说了起来。先生听完点点头:这些我都说过了。南大吉仔细想了想,摇摇头:先生没说过。先生问:那你为何知道这些错?南大吉认真回答:是良知告诉我的。先生笑道:良知不是我经常说的吗?南大吉恍然大悟,笑谢而去。

阳明以什么样的态度讲学呢?江山人周以善(周积)学习朱熹的格物致知之学有一些年了,总是苦于理不出头绪,听说阳明对此另有说法后,就前去问学。听了阳明对格物致知的新解若有所省,但归后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理解,十几天后又去问学,又有所省,归后又觉得不能理解。如此往复数月,求之不得,欲罢又不能。阳明告以不专心致志则不可得,周积退而斋洁,执弟子礼。阳明与之坐,“盖默然良久,乃告之以立诚之说”;明日,证之以《大学》;又明日,又证之以《论语》《孟子》;再明日,再证之以《中庸》。周积跃然喜,避席而言曰:“积今而后无疑于夫子之言,而后知圣贤之教若是其深切简易也;而后知所以格物致知以诚吾之身。”这个案例既说明了阳明格物致知新解的学说魅力,更反映了阳明诲人不倦的布道精神。

阳明讲学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呢?南海人进士梁日孚(梁焯)携家进京谒选(朝觐选官),经过赣州停船前来拜见,听阳明说了一会儿话告别。明日又来,直听到日落方才离去;又明日又来,至日落仍未肯离去;再明日,干脆在旅馆住下,拜阳明为师学习不走了。同船的人百般劝说催促北上,日孚皆笑而不应,众人既愤怒又惊异,其最亲爱者曰:“子有万里之行,戒童仆,聚资斧,具舟楫,又挈其家室,经营阅岁而始就道。行未数百里而中止,此不有大苦,必有大乐者乎?子亦可以语我乎?”日孚笑着回答说,我现在是有大苦也有大乐,见过丧心病狂的精神病吗?犯病的时候,赴汤火,蹈荆棘,他们都以为是对的;等到良医使之清醒过来,知道以前所做过的傻事,他们都惊骇不已;指示以从归之途,他们则欣喜若狂。现在我就是那个犯过精神病又被治好了的人,“且恨遇斯人之晚也”。过了不几天,阳明以军旅之役离开赣州两个月(平漳寇),等到回来,惊讶地发现梁日孚居然还等在那里,并把船工打发掉,把家人送回家,决定放弃升迁机会终身如此了。问其学,则日有所明而月有所异。三个月后,梁母请人前来说:“姑北行,以毕吾愿,然后从尔所好。”日孚对阳明说:“焯焉能一日而去夫子!将复赴汤火,蹈荆棘矣!”阳明回答说:“子以圣人之道为有方体乎?为可拘之以时,限之以地乎?世未有既醒之人而复赴汤火蹈荆棘者。子务醒其心,毋徒汤火荆棘之为惧!”梁日孚明白了圣人之道求之于心,不滞于事,不泥于物,不拘以时,不限以地,无往而非学,不必总待在老师身旁的道理,这才暂辞北上。

阳明也有教育失败的时候,有一次送走两三个老学究,退坐中轩,若有忧色,钱德洪赶紧过来询问。他说,刚才与诸老谈到我的学知,彼此间格格不入,圣道本来坦易,世上俗儒自家荒塞,终身陷荆棘场中而不悔,我不知说什么好啊。钱德洪很感动,退下来对学友说:“先生诲人,不择衰朽,仁人悯物之心也。”

注:

①参见《答聂文蔚》。

②《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全集》卷二十六。

③参见钱德洪《征宸濠反间遗事》及《年谱二》。

④马士琼《王文成公文集原序》,《全集》卷四十一。

⑤《年谱三》。

⑥《书徐汝佩卷》,《全集》卷二十四。

⑦参见《应天府重修儒学记》,《全集》卷二十三。

⑧《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全集》卷二十六。

⑨《书石川卷》,《全集》卷八。

⑩《书正宪扇》,《全集》卷八。

《书陈世杰卷》,《全集》卷二十四。

参见《年谱三》。

参见《赠周以善归省序》,《全集》卷七。

参见《别梁日孚序》,《全集》卷七。

《黄以方录》。

新闻推荐

特雷莎·梅正式辞去执政党党魁职务

新华社伦敦6月7日电(记者桂涛)英国首相特雷莎·梅7日正式辞去执政党保守党领导人一职,但她将继续留任首相,直到新首相产生。...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 阳明心学十讲:第七讲 拔本塞源(上))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