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宇宙
◎ 王宏甲 著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对星空感到惊讶。也许,星空正是开启我们“想象”的启蒙老师。
我们自幼就看见了星空,但星空里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今日科学领域出现了个新词“暗物质”,南仁东研究和探索的对象也包括暗物质。
现在,距离“中国天眼”和南仁东的出现越来越近了。此前讲的都是“天文望远镜”,现在要换一个名称了——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就属于射电望远镜。
南仁东说:“如果你只是从光学波段去观察,去研究宇宙,肯定是片面的。不同的波长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文信息。”
这种“不同”是如此惊人——这无异于打开看不见的宇宙!千万年来,人类从星光灿烂中看到的是天体的光学形象。可是,光波透不过宇宙中的尘埃。无线电波则可以穿透尘埃。射电望远镜诞生后,星际尘埃遮蔽的广袤宇宙,才第一次在人类的认知世界里展露出它更多的“奥秘”。
1945年春天,苏、美、英、法四国军队已攻进德国本土。4月16日清晨,进攻柏林的炮火像无数的闪电劈开黎明,苏联红军向柏林发动最猛烈的进攻。5月初,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结束。
此时,日军还在亚洲顽抗。
欧美一些科技人员开始把雷达技术应用于天文观测了,由此把天文研究领域扩展到了可见光之外一切种类的电磁波,这是天文学领域划时代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
“去探索看不见的宇宙。”这句话在那个年代激动人心。
1957 年,英国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76米口径的洛弗尔射电望远镜,它高达89米,坐落在一个外直径达107.5米的环形轨道上,可转动观测天体。第二年投入使用,此后陆续发现了类星射电源、引力透镜效应现象,还在球状星团中寻找到毫秒脉冲星,并成功地为美国寻找到了失去联系的火星空间探测器。
1957年,南仁东上中学了——辽源四中。
少年时的伙伴张平与南仁东是邻居,他说南仁东从小就对星星感兴趣是真的。读到《地理》课本的时候,南仁东还关心过:“南半球看到的星星是不是跟我们看到的一样?”
南仁东的弟弟南仁刚,他回忆说,父亲对他们姐弟的学习成绩要求很严,他们姐弟几个都没少挨打,但哥哥南仁东总能靠一张好成绩单换来父亲的笑脸。
“我哥小时候虽然玩心也重,但他几乎是带字的东西都看,他喜欢美术和文学,经常在课堂上画画和偷看小人书。”
南仁东虽然成绩一向不错,但直到上了初中,也只是还好,并不很突出,直到辽源四中有一位老师发现了南仁东……南仁刚回忆说,哥哥读清华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带他一起去四中看望恩师。哥哥对他说,没有这位老师,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南仁刚比南仁东小五岁,那时还听不懂哥说的那位老师为什么这么重要。哥说过,那时老师把他叫到家里,那天在老师家吃饭,老师跟他谈了一天。老师说了什么,南仁东没有具体说。南仁刚说,很遗憾,他记不得老师的姓名了,只知道那老师跟南仁东“谈了一天”,是谈思想,不是传授知识。
细想南仁刚的回忆,老师那一天并非传授知识,那会谈什么呢?我相信,那个年代的老师不会对学生说“你要为自己好好读书”,而会鼓励南仁东将来去为国家做大的贡献吧!老师大约是打开了南仁东的志向。这件事发生在南仁东初三的时候,那一年他十五岁。
汉字以“士心”为志,勇士、猛士、壮士、战士、烈士,都是可以执着自己的心去为众人之事奋斗的形象。人而无志,玩物丧志,或如今人诟病的“娱乐至死”,人生有什么意义!南仁东如此感激他初中的一位老师,必是老师打开了他的心志。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摩尔多瓦宪法法院当地时间9日上午做出紧急决定,暂停多东行使总统职权。根据宪法,看守政府总理菲利普行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