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景色
招待王公的蒙古包
避暑山庄后花园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它占地8400亩,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雍、乾三朝,耗时整整八十九年,方才修建成这座兼江南之秀丽与塞北之雄奇,集园林、建筑、宗教艺术之大成,融儒、佛、道三教文化于一体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清朝定鼎中原,以北京为皇都安居下来。然祖祖辈辈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满族游牧民族生性畏热喜寒。一到夏天,北京酷热的气候迫使他们北上避暑,位于京师与塞外之间的承德,地处燕山腹地,人烟稀少、丛林茂密且土肥水甘,是一个避暑好去处,康熙在此亲自挑选了一块西北高、东南低,“金山发脉、暖流分泉”的福地,开始建造起避暑行宫,就是现在的“避暑山庄”。 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成了帝国陪都。
导游指着呈芭蕉扇形状的避暑山庄导游全景图对游客讲解,山庄全景概貌图好像大清江山的缩略版图,西北山区、东南湖区、北平原区……集山区、湖泊、平原、草地四种地貌于一体,外围城墙被当地人称为“小长城”,捍卫着整座山庄。
山庄正宫午门上书“避暑山庄”四个大字是它的第一代主人康熙的亲笔御书,横、竖、撇、捺之间自带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避”字多出的一横与众不同地显示了皇家独尊的地位。
山庄前半部是层层叠叠的宫殿,沿中轴线依次为午门、正殿、主殿、藏书阁、后宫,除了规模,格局上大体与北京的紫禁城仿佛,皇帝在这里处理政务、举行盛典……正殿“澹泊敬诚”又叫楠木殿,全部用产自云贵江浙一带深山峡谷之中的楠木打造而成,不上油彩,保持着原木色味,每当阴雨连绵之时,楠木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缕缕清香,穿过正殿便是烟波致爽殿。再往后转到了东、西两宫后院。出了宫殿区,便是苑景区,也就是皇帝的御花园。造园天才巧用移天缩地的手法,将苏州狮子林、嘉兴烟雨楼、杭州西子湖、宁波天一阁、镇江金山寺、金陵报恩寺塔……搬入山庄,清晨站在芝径云堤东望,可看到旭日东升,湖光黛影,恍若登上五岳之首泰山观日出。可谓“囊括天下之美,包藏古今之胜”。
登上北宫墙,举目眺望,磬锤峰一柱擎天屹立东方,东南地带开阔平坦,热河一衣带水川流而过,即便隆冬腊月,山庄银装素裹,热河依然温泉潺潺。西北部莽莽苍苍山脉起伏,半包围着整座山庄,就像一把椅子的靠背,蒙、藏、汉八座风格迥异、殿宇宏伟的寺庙如众星拱月般依次围绕在山庄外头,似乎万乘之尊的君主坐在这张椅子上接受万民的膜拜。
不得不佩服慧眼独具择此宝地的山庄之主康熙大帝,这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帝王八岁登基、十四岁亲征、翦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荡平噶尔丹……一生充满传奇。他别出心裁在关外设“木兰围场”,围场以北是科尔沁草原、乌珠穆沁草原,每年秋天,邀请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围场举行声势浩大的木兰秋狝,一则对内练兵,提醒八旗子弟莫忘先祖“马上得天下”的尚武之风,保持强悍的战斗力;二则借练兵之际,对塞外少数民族慑之以兵威,怀之以柔德,赐宴款待,安抚团结塞外少数民族各部落以共同抵御沙俄入侵。当时,塞外少数民族极不习惯北京的气候环境,进京觐见很容易感染致命恶疾天花,很多人因此丧命。为此,康熙在避暑山庄为蒙古王公贵族特意设置了蒙古包,让他们安心居住,把山庄当成紫禁城处理军政要务,召见蒙古王公,接待外国使节……并且在山庄外围建造满、蒙、藏等各族“外八庙”,其中,“小布达拉宫”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供班禅居住,庙顶用黄金打造。康熙不修长城建行宫,与蒙古王公驰骋纵横围场,谈笑风生平边烽。化长城“有形”为“无形”, 轻轻松松“化干戈为玉帛”,让多民族团结成一个大家庭,“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武学的最高境界,仅凭这一点,康熙的眼光和手段便超越了许多帝王。
一座山庄,承载着半部大清史;一座山庄,浸润着一代帝王的所思所愿;一座山庄,给万里长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申功晶 图/文)
新闻推荐
□马亚伟想当初,明子追老婆可是下了大功夫。那时候他的口头禅是,爱情带给人智慧和力量。为了心仪的女孩,明子把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