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采购药品的‘大权’,医药销售代表都上门来拜访,礼金礼卡也跟着来了……”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曝光了一则视频,披露了浙江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原药剂科工作人员王晓俊伙同他人在新药引进、药品采购等方面为药商牟取利益,非法收受回扣1019万余元的受贿案件细节。国家医疗保障局价格招采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公开可查的法院判决文书统计,2016年至2019年间全国百强制药企业中有超过半数被查实存在直接或间接给予回扣的行为,其中频率最高的企业三年涉案二十多起,单起案件回扣金额超过2000万元。
卖的是救人药,赚的是昧心钱。当公众将看病贵的症结指向医疗体制时,却不想藏在医疗耗材领域里的这些蠹虫,也是药价虚高的重要推手。更令人痛恨的是,药企、中间商、采购人员等沆瀣一气,形成腐败利益共同体,不给回扣药品进不去医院,给回扣就不得不提高药价,从而又衍生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使用高值医用耗材等医疗乱象。
当大笔资金用在回扣上,投在新药研发上的资金自然也会减少。数据统计显示,在2018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A股上市药企中,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超过10%只有4家。不仅如此,回扣催生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还会导致医保基金大量流失,消弭医疗体制改革及国家各种大病保险等政策的积极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力度持续加大,医疗购销领域一批腐败分子落马,公众已经感觉到风气明显转变。可令人痛心的是,在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下,在行贿受贿一起查的工作思路下,还有相当一批人没有汲取前车之鉴,依然不收敛、不收手。吃回扣的数额越来越大、手法越来越隐蔽等新动向,更提醒监管不能松劲,斩断医疗购销领域的腐败链条仍需久久为功。为终结“带金销售”,《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12月1日起施行,涉及医药商业贿赂等7种失信行为的药企将被纳入失信“黑名单”,限制其参与药品集中采购的权利和机会。
没有一种药能包治百病,也没有一种沉疴顽疾会瞬间康复。药企应该拼的是谁的药品和耗材性价比高,而不是谁给回扣的比例高、手法好。吃回扣这个老毛病,年深日久,参与者众。要想真正治理出效果,小打小闹不行,单打独斗也不行。不妨学学会诊制,多专家、多科室介入,共同开出“诊疗方案”,形成打击合力。谁送好处费,就要让谁没好处。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19日,警方接到报警电话,在茶山镇寒溪上东部快线莞樟立交路段,发生一起二次交通事故。紧接着寮步交警大队赶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