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双11已拉开序幕,相较于去年令人绞尽脑汁依旧套路满满的玩法,今年各大电商似乎并不纠结于此,而是只有一个想法——让更多消费者“买买买”,激发消费的原动力。第三方电商智库网经社近日发布了双11网购消费预警,提醒消费者谨防今年双11促销中的可能陷阱,避免“入坑”。
●直播带货来袭,警惕售后维权难
今年的直播带货“火”出了新高度,双11更是商家“标配”。但也因直播平台在内容审核机制、监督管理上不够完善,让不少商家以及带货主播“钻空子”。
支招:消费者要提高对商品的判断能力,对于低价、小众的商品应当理性购买;其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有取证维权意识,及时保留网红推荐图片、视频等作为证据;遇到消费维权“瓶颈”时,可以选择向消协等部门投诉,甚至提起法律诉讼。
●平台玩法多,预售定金要留神
今年双11预热期间,各家电商平台玩法全面升级:百亿补贴、消费券、现金补贴、现金红包、优惠券叠加等,累计补贴近1000亿元。此外,部分商家的预付定金直减的活动,消费者需提前支付定金,如未支付尾款则定金不退。
支招:平台推出的系列玩法,能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但也因此导致消费者冲动消费,购物不知节制,在其活动结束,消费者反应过来之后退货退款也会成为售后难题。此外,消费者一定要看清并区分“定金”和“订金”,了解预售规则及时支付尾款,定金一旦支付不可退,而订金原则上可退。
●社交拼购或藏猫腻,下单需谨慎
随着社交模式的发展,低价拼购的模式早已不再陌生,双11期间各家电商的拼团促销活动此起彼伏但也良莠不齐。
拼团的价格往往低于一般销售价,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拼团交易成功后就分散,售后一旦出现纠纷往往就难以再组织起来维权。此外,拼团购物需提前支付,成团后发货,容易出现发货不及时的情况。
支招:参加拼团购物前最好仔细查看商品介绍,包括发货时间、退换货服务等,尤其是购买一些大件商品、贵重商品,以防由于售后服务不完善带来不必要的购物纠纷。此外,消费者需谨防低价陷阱,低于市场价多倍的商品要谨慎购买,尽量选择大型、靠谱的平台进行拼购。
●“电商专供”小心被套路
一箱同品牌的纸巾网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装网店价是实体店价的三分之一?一款看似一样的电视机价格相差千元,实则型号仅差一个数字?这背后是品牌“电商专供”在“捣鬼”。
双11电商大促期间,品牌商品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力军,然而被打上“电商专供”标签的品牌商品消费者需谨慎下单。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
支招: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新闻推荐
关键词安全感2019年省委政法委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光明区受访群众社会治安安全感提升和扫黑除恶带来安全感提升率均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