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里川
10月27日,高丰文去世。中国足协发出了简洁的讣告。而在民间,这位中国男子国足前主帅的前尘往事,则引来久久的唏嘘与深思。
说起中国足球的历史,高丰文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名字。中国男子国足第一次冲出亚洲踢进奥运会时,他是主帅;中国男子国足第一次距离世界杯最近却功亏一篑时,他是主帅。他是悲情足球的代表性人物,却又给无数国人带来过快乐。
31年前,那一届国足在亚洲具备了如今望尘莫及的实力和地位,可以掀翻亚洲冠军,但却在“六强赛”中接连失常输给弱旅,丧失从世界杯预选赛出线的良机。
尽管有球迷给高丰文寄去过“一把刀和一根绳子”,但高丰文出人意料地继续待在帅位上。可是,高丰文率领的国足又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意外输给泰国足球队。这场失利成为捅向人心的又一把利刃。高丰文黯然下课。成也高丰文,败也高丰文?不论如何,在高丰文身上,承载了中国足球的快意和悲戚,以及“关键时刻总掉链子”的重重谜团。
这番描述,为的并不是一场怀旧。尽管那些年的足球往事足以引得无数中老年男人热泪盈眶,但今天我们提及这位足球人名字的终极意义,不只是予以致敬和怀念,更是温故知新,为足球改革鼓掌加油,为中国足球建言。
有些人总认为高丰文当年以失败告终,和足球改革并无关联。但别忘了,1992年6月,中国足球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红山口会议”,拉开了中国足球改革的帷幕,而这场改革包括职业联赛的开启,建立在对“足球多次冲击世界杯和奥运会失利”进行沉痛反思的基础上。高丰文和“接棒者”徐根宝的先后折戟,是当时足球界细细打量、苦苦思索的关键“样本”。尤其是前者执教时的国足,名将云集,打法成熟,广被看好,却一再马失前蹄,即使在奥运会赛场破天荒“潇洒走一回”,也落下了“最无进取心”球队之名。技术流的泰国队偶胜国足或许还不是标志性事件,但日本队对于国足的“后插上”式超越,却具有必然性。在我看来,这个轨迹始于1990年夏天的戴拿斯杯。那一次,中国队1:0小胜日本队,但比赛中多次出现被日本队围攻、国足防线一度力不可支的场面。日本队“意识流”的打法真正开始显示威力,就是1992年亚洲杯夺魁,半决赛惜败于日本队的中国队,史上第一次做了对手的背景板。而无疑,足球改革前夕,“高家军”身上所集中展现的中国足球的症状和破解之道,理所当然地成为各方关注点。
换句话说,高丰文做国足主帅期间,确与足球改革失之交臂,但他带队的成败录,却在足改的视野中格外醒目、弥足珍贵。尽管这更多的出于一种偶然,但在足球历史的进程中,这同样具有必然性。
与此同时,离开主战场后,高丰文于中国足球最大的贡献,就是扎身青训领域,为中国足球培养后备力量,为足球改革储备最基本的人力资源。1995年,他在沈阳开设了高丰文足校。北有高丰文,东有徐根宝,两位当年的中国足球主帅失意者,不约而同地做起了“老师”,各自带出一个个好后生,为国足冲锋陷阵。再铿锵的改革,都离不开人,离不开青年才俊。高丰文在青训领域的实干,是默默的示范。
国青、国少越来越羸弱,映衬的是老帅们立于“青训场”时的笑颜和焦虑。如果中国足球多一些这样的“垦荒者”“耕耘者”,如果中国足球多一些“天才陈涛”且不至于过早泯然众人矣,中国足球何愁“蜀中无大将”?
唯有足球改革和“从娃娃抓起”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原动力,高丰文的足球生涯一再作出了说明。
新闻推荐
在山东鲁能与河北华夏幸福比赛的最后时刻,出现了争议判罚。中国足协相关人士近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在中超联赛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