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苏振华)岁末年关将至,各行各业开始岗位冲刺提升业绩,此时诈骗分子也蠢蠢欲动,瞄准了不义之财。针对近期国内出现的诈骗案例,11月16日市应急管理局发布安全防范提醒,建议市民警惕五类骗局,保障财产安全。
借人口普查实施诈骗
本轮全国人口普查启动后,不法分子伺机而动,以“人口普查”为由,利用短信、电话等途径向群众索取个人信息实施网络诈骗。
防骗提示:以人口普查为由索取财物、财产、账号密码信息、短信验证码都是诈骗。另外,正规普查员在工作期间会携带工作证,着统一服装上岗。如有疑问可向小区物管,户籍地村委会、居委会核实。
涉“电子营业执照”类诈骗
自从“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上线,新的诈骗套路也随之出现。不法分子向经营户发送诈骗短信,引诱其点击短信链接,在虚假的交易平台上进一步诱骗经营户进行“身份认证”,获取银行卡账号、身份证号及密码等重要隐私信息。
防骗提示:来历不明的链接一律不点击、不回复。不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证号、账号及密码等信息。如有疑问,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核实。
伪造社保卡异常状况
“您的社保卡异常被冻结或出现异常情况”“您的社保卡将被注销停用”“您的社保卡被盗刷”……这些是常见的社保卡类诈骗话术,小心提防。
防骗提示:为保证社保卡资金安全,持卡群众要妥善保管好社保卡,不要向他人转借;当电话中谈到提供社保卡号、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转账汇款等内容时,一律挂掉。
冒充使领馆人员
近期,有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海外中国公民的境外电话、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后,利用网络电话和电话号码改号软件将来电号码显示为使领馆保护与协助电话,假冒成“大使馆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防骗提示:使领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中国公民“涉险”,更不会以电话方式要求提供银行账户或转账等。如接到类似电话,不要透露个人信息,不要转账汇款,不要回拨对方提供的任何号码。有疑问,可拨打“12308”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
快递旺季诈骗
当前正处于快递服务旺季,各类网络诈骗层出不穷,包括“假预售”“假客服”“假中奖免单”骗局等等。
防骗提示:注意甄别网上平台是否为官方平台,在交易时要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的官方联系平台跟卖家进行沟通,保存好聊天记录;不要随意点击不明网址链接。
网购时保护好账号密码,网银或支付宝设置的密码级别要高,最好取消免密支付功能,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信息不要告诉任何人。
新闻推荐
富山工业园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把规范化处置流程向园区各企业做了示范培训
本报讯(记者康振华)11月12日,富山工业园2020年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演练在永兴盛环保工业废弃物回收综合处理有限公司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