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须虫
今年双十一前后,南方都市报以末端代收服务为主题,通过问卷统计、用户访谈等形式,面向全国用户进行调研。在对收回的数千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收快递已和柴米油盐一样成为大众日常,近5成受访者平均每3天收1个快递。其中,过去三个月,高达88%的用户通过小区代收点收过包裹,因家里没人而需要使用代收服务的用户占到4成,同时3成用户希望快递代收点离家更近。(12月3日《南方都市报》)
收快递已经是绝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末端优质服务寄予了更多的期盼。什么是末端优质服务,概括来说就是便利、安全、放心的服务,便利是指领取的距离更短、不受时间限制;安全放心既包括快件本身的完好、不发生丢失和损坏,也包括个人隐私人身安全等得到尊重。
同时,这些服务要求对于每个消费者来说,因人因时都不一样,如有固定职业、单身居住者更希望代收代管服务,而一些老年人或者购买大件物品又希望送货上门。诸如此类,要满足这些服务要求,都需要相应的服务配套以及差别化的服务设计来匹配。不过,从实际来看还有不小的差距,如快递柜之类的设备在小区配备并不普及,不少的都是依靠物业、门房乃至小区商店代收代管,安全可靠性不足;又如,快件是送上门还是入柜或进代收点,还存在意愿的错位,因此带来的争议不断。
导致快递末端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说还是缺少利益合理分配的能动调节。快递服务实现的是“一费制”,由快递企业统收再分配,一方面基于成本本能地“重揽轻投”,另一方面唯低成本的竞争,也透支对改善末端服务的投入能力,一边是自身不愿意解决“最后一米”的配套,另一边则是提供不了商业跟进配套的利益输血,此中最典型的便是丰巢收费的争议。而在投送上,快递哥的酬劳是按件计价,怎么送、送到哪里都是那么多钱,这决定了快递哥在服务倾向于最富效率的利己选择,这正是“快件送哪儿”争议难断的根源。
做优快递末端服务须理顺利益机制,大的方面是促进快递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告别“唯低成本竞争”的模式,从片面追求市场份额转向提高质量效率,以此来促进行业优化配置、精细管理,把更多的资源向末端服务配套投放,改善“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条件;小的方面则是细化资费分配、投送报酬的精细设计,如针对快递上门与不上门实行差异计酬的机制,对应地则实行送件差异收费,建立代收代管、入柜寄存的收费机制,让效益收益与服务质量正相相关,使不同的服务都能得到合理的回报,以此来涵养差别化服务供给。
新闻推荐
■笃鲜近日,山东商报发文《正名!泰山山顶矿泉水5元一瓶》,在舆论场再掀波澜。“他们肩上搭着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