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徐方芳和她的警犬伙伴。
徐方芳的工作总是围绕空气中游走的气味展开。在无数个案发现场,徐方芳带领警犬搜寻着常人难以发现的隐秘证据。据介绍,警犬嗅觉的灵敏度是人类的一百万倍,这也让警犬往往在案发现场成为发现关键证据的最强助手。
“神犬奇兵”屡屡建功背后,是警犬训导员日复一日成千上万次的训练。然而在大多数人眼中,相较于其他刑事侦查技术,警犬训导工作似乎显得无足轻重。回忆当初,一心想当《重案六组》里季洁那样英姿飒爽刑警的徐方芳,毕业后被分到了看起来没那么硬核的“警犬队”,警犬训导员也能扶危济困、匡扶正义吗?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徐方芳心头。
过去十五年间,在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警犬技术支队,徐方芳与她的警犬共计查获各类毒品6公斤余,找到案发现场遗留物100余件,参与侦办各类刑事案件400多起,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1400多次。近期,徐方芳成为第二届全国公安百佳刑警候选人之一。
如今,那个曾经困扰她多时的问题也有了答案。
老妇杀害老伴谎称失踪
警犬出动协助侦破疑案
徐方芳和她的警犬为不少案件的侦破找到关键性证据,但她至今对一起发生在北京市平谷区的抛尸案印象深刻。当时,一名老妇报案声称老伴失踪,警方怀疑老先生突患疾病或者受伤,在报案人所在的村里搜寻多日却毫无结果。于是,他们想到了刑警队伍中的“灵嗅者”——警犬。
接到任务后,徐方芳带着自己的第一只警犬“巍巍”到达现场。报案人居住的村子路况极其复杂,树林茂密、胡同穿梭,还有一个堆满了垃圾的后山,而垃圾山下就是悬崖。
从下午到傍晚时分,警犬训导员和警犬在村里连续搜索了五六个小时,但搜救毫无进展。尽管人和犬都很疲惫,但徐方芳和同事们一心想着救人,不得不将搜索重点转向了那个一眼望不到头的垃圾山上。正是七八月的盛夏时节,垃圾场上蝇虫横飞,气味刺鼻,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对于靠嗅觉来工作的警犬极具挑战性。
就在此时,“巍巍”的脚步在垃圾山的角落里发生了变化,随后卧了下来——这是警犬给出的示警反应。徐方芳和同事围过去,借着仅剩的昏暗天色左看右看,结果却是新手警官最担心的那一种——没有有效证据,除了垃圾,还是垃圾。
徐方芳有些慌,自己参加工作不久,和“巍巍”都没什么经验,大概率是搞错了。她没有理会“巍巍”的示警,“可能是气味太混杂,它反应错了”。没想到“巍巍”做出更激烈的反应——开始向下深挖。法医同事赶来,经过一番辨别,确认“巍巍”发现的是腰部到臀部的人体组织,并且经过了焚烧。
徐方芳和同事带领当天到场的三只警犬对垃圾山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为了确保没有遗漏,他们将垃圾山分成三块搜索区,每只警犬负责一块,搜索完毕后再交换场地。从傍晚搜到晚上十点,一共在现场找到了三块被焚烧的人体组织。
尸块经过焚烧与腐烂,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本的形状,这个由警犬发现的关键证据,让案件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帮助后期的案件侦破及时调整了方向。经警方调查,分尸案的凶手正是报案的老妇,她因为日常口角冲突向老伴行凶,并且分尸焚烧,用小推车推到垃圾山上抛尸,之后为了掩盖犯罪事实才去报案。
初出茅庐的搜查准确锁定目标,让原本还对“警犬训导员”这份工作略有怀疑的徐方芳感受到了职业的意义和魅力,徐方芳回忆起这次经历,感慨是警犬帮自己重建了对职业的信心。
训练警犬打击电信诈骗
物流仓库成训练场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猖獗,诈骗分子往往会用邮寄的方式从境外传递电话卡、银行卡、U盾或者手机,训练警犬找到非法“两卡”(电话卡、银行卡)成为近年来徐方芳的主要任务。经过训练,警犬可以通过气味识别出特殊包裹。“搜!”只见徐方芳一声令下,警犬“宝音”立刻蹿出去,不多时就能在堆积如山的包裹中嗅到目标。培养这只专门协助打击电信诈骗的警犬并非易事,为让警犬能迅速理解训导员的意思,这项训练自警犬2至6个月幼训时期即开始,训导员与警犬之间的默契,其实是重复训练千次以上的结果。
在人员往来密集的物流货运中心,徐方芳曾多次在此训练警犬“宝音”。为了不影响物流货运中心的包裹早晨六七点的正常发货,徐方芳和警犬有时只能凌晨两三点到场训练。有一段时间,同事们发现网购的包裹甚至都被徐方芳拦截了,“先借我训练用一下”,快递箱往往被徐方芳和其他放有“两卡”的箱子混合在一起,以此为“宝音”临时搭建训练场。
在警犬“宝音”眼中,这个寻宝游戏分为入门到高阶模式,初级阶段只需要在几个“有气味”和“没气味”包裹中找到藏着“两卡”的那个包裹,进阶版的气味则更微妙一些,因为训导员已将目标物“两卡”装入塑料袋再放入包裹中,高阶版还会有其他气味的混淆。“宝音”知道,寻物成功后,就能奔向操场,和自己的主人玩最喜欢的接球游戏——这是徐方芳在教学过程中的固定奖励。等到“宝音”可以对“两卡”的气味做出稳定的反应,并且通过考核科目测试,在十分钟内找到目标物,徐方芳就知道它可以出现场了。“最好的最优秀的警犬,一定是现场喂出来的。”徐方芳介绍,如今在打击电信诈骗案中,“宝音”已经成长为一名身经百战的优秀战士。
“我们在选择犬,犬也在选择我们”
过去十五年间,徐方芳将自己几乎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警犬身上,她常觉得它们就是自己的孩子。警犬作为工作犬,往往有着严格的考核标准,如果达不到标准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被淘汰的犬通常会转去繁育队承担繁育工作,抑或是配发到其他部门,总之,要换个主人了。但徐方芳舍不得,她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不淘汰每一条犬。“没有人会放弃自己的孩子,我的感情都放在里面了。”徐方芳说。
警犬“璎珞”是徐方芳最宝贝的犬之一,但实际上,“璎珞”险些遭遇被淘汰的命运。“璎珞”八个月大时,腿部患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后诊断为全身骨炎,疾病严重影响了犬的运动机能,周围人都劝徐方芳将这条犬淘汰掉,但徐方芳舍不得这只从两个月就开始带的小犬,“我赌它能好”。“璎珞”有连续两年时间都在服药治疗腿疾,徐方芳没有放弃训练“璎珞”,最终“璎珞”成长为优秀的血迹搜查犬。直到现在,为了“璎珞”营养跟得上,徐方芳经常在休息时间,用七、八个小时亲手给它做骨肉泥。“我总觉得人跟犬之间,其实有一种缘分在,我们选择犬,但是犬也在选择我们。”
在徐方芳与警犬的世界中,离别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去年1月,徐方芳的第一只警犬“巍巍”离世,她专门找了地方将“巍巍”火化,并将它获得的奖杯与骨灰盒摆在了自己的书架上,“巍巍是我带的第一条犬,我们一起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几年,就像亲人一样”。如今,徐方芳的五条犬,其中三条都处于退役或半退役的状态,它们都在徐方芳身边逐渐老去,总有一天,徐方芳将与它们告别。她说,家里的书架都给它们留了位置,“它们走了,我就接它们回家。”
采写:实习生 李文隽 南都记者 蒋小天 发自北京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物道之华33年前,梁实秋病逝。33年后,我们仍然记得他说过的那句话:“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许多人,或逐名追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