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维
但凡能守护着你穿过黑夜的,都甚是珍贵。而我,亦愿沉醉在爱你的路上,一直成长着。这一切,也只因了你——阅读,你最是珍贵。
先从童年说起,我出生那会,小镇上没有图书馆,仅有的书店也以卖教辅试题书和文具为主。关于阅读,我起初觉得就是为了考试而读书。偶然的机会,家里出现了《葫芦娃兄弟》和《安徒生童话》两本课外书,我不经意翻阅后,才发现书里的世界也可以如此精彩,甚至可以像那个年代特有的俄罗斯方块、跳格子等游戏那般弥足珍贵,令人着迷。如果说我的童年是一座干涸的沙漠,这两本课外书则是一口潺潺的甘泉,温润了我整个荒漠般的童年。《葫芦娃兄弟》是连环画故事书,它使我初识神话世界,也使我感受到了善恶美丑。我常常心生期盼,期盼着狠毒的蝎子精和蛇精一直被关着、善良的老爷爷和穿山甲没有被抓走。但这期盼始终是荒诞可笑的,毕竟故事的过程早已写在书上。《安徒生童话》里,我最喜欢的是《海的女儿》,她一路为爱做出牺牲,得到的也不过是一个变成泡沫的结局,也是这段没有回应的爱的结局,给我带来了爱的启蒙。爱,是圣洁而纯粹,无需关乎其它。于是我选择一遍遍去翻阅《海的女儿》,即使我早已知晓王子最后不会爱上海的女儿,但我觉得作为一名读者,一遍遍见证海的女儿默默爱着、牺牲着,这也是对这份爱的不辜负。
这是我童年时代的阅读,它充分激发了我对神话世界的好奇与兴趣,也激起了我对奇幻海洋世界和神秘美人鱼的无限向往。到了初高中,学业比较紧张,而在那个崇尚“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读书才有出路”的小镇,作为莘莘学子的我们,更多是潜心徜徉在课本、试题的海洋。于是我初高中的阅读记忆,更多是《诗经》《论语》《出师表》等文言文,机械化而又变幻无穷的xy方程式、加速度、面积等,还有满天飞的试卷。而阅读最大的满足感,应是陶渊明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它寄托了我们孤独的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无穷向往。
到了大学,我盼望的自由学习的时光终于来临了。学校里有图书馆,我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刚好因《守望的距离》的书名,我爱上了周国平大师的散文。在我看来,周国平大师就是一个擅长读心的解说者,任何一种心境或感悟他都能巧妙地转化为语言,深入人心。于是我沿着图书馆书架一行一列搜寻,生怕错过周国平大师的任何一本作品。那段阅读的时光,我觉得很是美好,没有考试的压力,也没有谋生的压迫感,然后我就坐在图书馆里,逐字逐句摘抄周国平大师那些优美而富有哲理的句子,就好像,我把书里描绘的喜怒哀乐之感都体验了一番。我记得,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还可以一览窗外的美景。那时的图书馆旁有一座弯弯的石拱桥,桥下的沁湖水静静流淌着,若有阳光微照,图书馆就倒映在粼粼的水面上,映衬得刚刚好。
大学毕业,也是走出象牙塔的日子。埃克苏佩里说过“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而成人的世界,其实,很多曾经是小孩眼里的不可能,只是没想到抵达成人的时候,那些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走出象牙塔的那天,艰难的谋生也开始了。而于此刻的我,阅读,却也成了我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供给。路遥《平凡的世界》里那句“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成了我孤独坚守梦想的信仰;纳兰容若的词里,那些哀伤的注脚让我学会了对爱情释怀;桐华的《曾许诺》《长相思》《那片星空那片海》《散落星河的记忆》等深化了我童年时代遐想的纯简的神话世界、美人鱼的爱情故事,燃烧了我内心格外明亮的憧憬之火……我未曾预料过,阅读竟会如此忠诚而殷实地支撑着我走过艰难的岁月。
人的世界,有很多的悲欢离合,而所谓的不离不弃,也估计唯有阅读。它可以是孩子眼里的梦幻纯美,也可以是成人世界的人生百态,但无论如何变幻,它永远是虔诚而珍贵的。漫漫长夜,如果你因失恋或是工作压力而哭泣着,偶然翻到书里的一个章节,发现原来也曾有人如此痛苦。你望出窗台的那刻,月亮一如既往的皎洁,星星一如即往地闪耀。
阅读,你最是珍贵。
新闻推荐
街谈近日,贵州遵义的阳先生在婚礼前被女方拒绝发亲的事在网上引发不少讨论。拒绝的理由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新郎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