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淀区清华西路的圆明园正觉寺文殊亭内,回家刚满月的马首铜像静静地“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自去年12月1日正式回归至今,已有超过3万人一睹它的芳容。
透明玻璃展柜内,马首神态栩栩如生,毛发纤毫毕见,色彩深沉厚重,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据介绍,5年来,已有21万件文物回归圆明园。
漂泊百余年,一朝回故园。在圆明园,和马首一样能幸运“回家”的文物还有很多。它们的顺利回归,都离不开圆明园“追宝人”的不懈努力。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成立开始,寻找流散文物工作持续进行,调查征集、登记造册,与存留流散文物单位积极协商,管理处始终全力促成遗失在外的文物回归。2015年起,管理处还专门成立文物回收工作组,对那些因历史原因被用于民居建筑或埋入地基的文物进行“抢救性”回收。
在圆明园九州景区,紧挨园墙的是长约百米的“文物长城”,整块的条石依次平铺摆开,不规则的青砖和虎皮石堆砌成半米高的石墙。“一听说附近有村子拆迁,我们就要赶过去抓紧时间走访。”自从接手负责文物回收工作组,曾任管理处文物考古科副科长的张建忠每天的工作,就是奔波着寻觅“宝贝”。
2018年年底,圆明园管理处宣传科通过网络发现一条线索,有人拍下一块石头的照片并透露了院落地址。文物科“顺藤摸瓜”,与院落产权方沟通,并邀请市文物局的专家现场鉴定,确认是圆明园狮子林景区的太湖石。去年9月,太湖石顺利回家。
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向阳介绍,在已回归的文物中,谐奇趣喷水池、观水法石屏风等已归安原址展示;大水法石鱼目前展陈于圆明园展览馆;天心水面现作为流散文物集中展示区,共展出文物39件,统一安装玻璃保护罩。圆明园还计划对西洋楼“残雕沉思”的71件石质文物进行加装玻璃保护罩展览展示。(人民网)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京1月10日电江苏省公安厅10日举行媒体见面会时通报,2020年,江苏公安破获全国命案积案200余起。我国现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