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老石岐的生活场景重现。一台复古感满满的白色游戏街机、墙上挂满了上世纪80年代的石岐街景黑白老照片、旧桌椅、老冰箱、漫画书、收音机、仿瓷杯……近百样老物件仿佛瞬间把人的思绪拽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老石岐”人家。近日,记者在西区ART生活哲学文创园看到一家复古感满满的商铺“有间茶寮”,让人情不自禁缅怀旧时光。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倩 实习生 周晶
●“留住”旧时光,他将老物件一样样搬回来
“我的童年记忆单纯而美好,现在大家都住进了商品房,没了以前那样亲热的氛围,很多时候我都想找回当年的情怀。”提起店铺创办初衷,老板容力希的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生于1981年的他是土生土长的石岐人,幼时居住在河口正街地带,小时候邻里关系都很和睦,他和哥哥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百米长的街道,他和哥哥时常从街头吃到街尾。
时代发展迅速,容力希6岁时就和家人离开了河口正街而搬入了商品房,但在河口正街的这段童年时光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于是他萌生了打造80年代怀旧主题餐厅的想法,容力希曾从事室内设计工作,因此店铺的装修大到砌墙,小到张贴的剪纸都是他亲手所为。
容力希说:“我当"收买佬"都当了三个月,这里的门窗都是在西区三旧改造现场"淘"回来的,将一个上世纪80年代老石岐的生活场景造出来。当大家说,很喜欢这种格调的时候,我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有使用痕迹的老物件更有温度
“店内的老物件大多是曾经被使用过的,现在依然在用。”容力希向记者展示,店内售卖冷饮的冰箱是他家1986年购入的第一台冰箱,可以看到冰箱门把手处已经有些掉漆,门表面也有很多划痕。
还有一张民国时期的炕床是容力希爷爷辈传下来的,容力希说,“这张床冬暖夏凉,之前床底下还有一块板可以抽出来拼成床,但现在已经损坏遗失了,扶手也已经有"受伤"的痕迹,但这并不妨碍容爸爸来店里重温这张床。”容力希笑称,“我爸每次一来都不舍得回去了,他说自己可以在这里住上一个月。”
记者看到,店内还有很多旧时的老物件如唱片机,怀表、老藤椅等,这些都不是容力希买来装饰的现代工艺复刻品,而是80年代记忆的缩影。内里布置以满满的“怀旧风”让观者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后,时代发展的脉搏与生活的变迁。
●缅怀旧时光,重温旧时烟火气
“80年代的中国刚起步发展,那时百家争鸣、处处开花,是一个腾飞的时代,值得人们骄傲并且铭记。”容力希坦言,他想通过还原80年代真实的生活环境留住旧时光,重塑以前的生活片段,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了解到以前爷爷、父亲生活的年代是怎么样的,希望孩子不只沉迷电子产品,而是释放孩子的天性,天真烂漫。
容力希说,平时来这儿的人多是年纪偏大的,他们喜欢坐在一块一起喝茶聊天,回味过去的趣事,围上一桌在店里吃点家常菜,仿佛就梦回了街巷里邻里邻舍闲谈的年代。也会有90后、00后的年轻人因为好奇来到这家店,他们对店里的老物件感到陌生又新奇,成网红拍摄打卡地。
坐在这时光停滞的空间,周围摆满了老物件,像是一个微型的生活博物馆,对于80年代以前的人来说,这些都是生活里最柔软深情的记忆角落。“有间茶寮,为开怀之所,可慢聊闲事,听方圆之事,论国家大事,活泼且具烟火味。”
新闻推荐
二郎山隧道。大渡河畔。有2000多年历史的荥经砂器。藏家乐。▲田园人家。农家一角。我们一行摄友沿着318国道从成都向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