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2月2日,两起案件的最新进展引发关注。一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并下达执行死刑命令,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犯故意杀人罪、强奸罪的罪犯王书金执行了死刑;二是,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百香果女孩被害案”凶手杨光毅执行死刑。
两起重大案件罪犯伏法,让不少网友表示“大快人心”。不过,他们的社会关注度高,不仅仅是因为罪犯所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也是因为他们的审理过程和最终的审判结果,在司法意义上都颇具代表性。
王书金一案,因为与聂树斌一案存在关联,可谓举国关注。1995年4月25日,聂树斌因故意杀人、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同年4月27日被执行死刑。十年后的2005年1月,河南省荥阳市公安局索河路派出所干警抓获河北公安机关网上通缉逃犯王书金。王书金除交代在广平县实施多起强奸杀人案件外,还供称曾在石家庄西郊方台村附近玉米地内强奸、杀害一名青年女性。这让聂树斌案的“一案两凶”浮出水面,最终也为聂案的平反打开了突破口。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尽管王书金供述的“聂树斌案”和另外一起强奸杀人案最终都没被认定,但在聂案的平反上,王书金确实堪称是“关键人物”。不过,不管是聂案终获平反,还是王书金案的整个审判过程,都让人看到了司法审慎的重要性,而这恰恰是需要被放大和铭记的。
退一步讲,如果王书金对聂案的“供述”被草率放过,可能聂树斌就没有平反的机会;而围绕王书金到底是不是聂案的“真凶”,整个司法审理经过了十多年的时间,死刑复核也长达7年。这种漫长的拉锯,或同样是对司法程序的恪守。此外,还有部分案件在缺乏完整证据链条的情况下未被认定,也体现了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也应该是对聂树斌冤案教训的一种吸取。
因此,我们固然为王书金案的最终裁决感到欣慰,但更重要的是,社会也希望这个引发全国关注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所凝聚的司法共识,以及所折射出的司法程序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强化和尊重。
“百香果女孩被害案”最终的审判结果,则对于伤害未成年人犯罪给出了有力的警示。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属于最不能被容忍的罪行之一。强化对这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也是保护未成年人的题中应有之义。早在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就明确提出,对为报复社会伤害无辜儿童的罪犯坚决从重惩处;去年底,最高法有关负责人再次重申,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适用缓刑,一般不得假释。结合这些表态,可以说“百香果女孩被害案”的审判结果,正是对于相关司法理念的行动诠释,也再次向社会展现了严惩伤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立场。
每一起司法案件的审理,都是一次释法的过程,也是一次司法理念落地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典型案件、重大案件更是如此。最高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就曾指出,要善于从典型案件中汲取智慧、增添力量,以依法妥善审理好社会关注的每一起重大案件为切入点,更好地彰显司法公正,推动法治进步。希望王书金案、“百香果女孩被害案”的终结带来个案正义的同时,也为司法进步和对相关犯罪的治理,带来更多现实触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杨曦)鉴于今年春运交通形势,光明交警推出多项春运服务举措,全力做好春运交通管理工作。据悉,交警围绕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