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口罩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其降解大约需要400-500年时间。
据海洋保护组织OceansAsia发布的最新报告,2020年至少有15.6亿个口罩流入海洋。
▲在巴西,一只营养不良的企鹅尸体被冲上海滩后,当地环保组织成员它胃中取出一个黑色N95口罩。
在日常生活中,请将废弃口罩丢入有害垃圾桶。
一场疫情,使出门戴口罩成为常态。一次性口罩、手套和消毒剂保护我们免受新冠病毒的感染,但这些东西也成了新型海洋污染,出现在街头、海洋和野生动物的腹中。
据海洋保护组织Oceans Asia发布的最新报告,2020年至少有15.6亿个口罩流入海洋。一次性口罩不可降解,若随意乱丢,对环境和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将难以估量。
环保组织发现口罩成为新型海洋污染
法国第一次解封前,一家非政府组织“清洁海洋行动”的成员们在法国地中海海滨城市昂蒂布,和往常一样到海中清理人类留下的垃圾。通常,这里会堆积一些塑料瓶、易拉罐等生活垃圾。而这一次,海床中随处可见的,竟然是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当下人人都需要的防护用品..而此时,距离法国解封,不过两周时间。
该组织的创始人Laurent Lombard清点垃圾时发现,共有14 只手套和9 个医用口罩,以及200多升其他废物。虽然数字并不惊人,但Laurent 敏锐地意识到,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如果什么都不做,接下来,以口罩为主的疫情垃圾海洋污染,会迅速变严重。
这一现象已引起法国的高度重视。法国政客埃里克·帕杰特对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流入到海洋的一次性口罩需要450年才能降解,考虑到这一新型污染对环境造成的持久破坏和影响,它们其实就是一颗颗“生态炸弹”。
事实上,口罩污染不单单出现在法国,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它们或许被挂在乌克兰的树枝上,迎风飞舞;或许出现在英国的街道上,任人践踏;或许出现在某个超市的购物车里,徒增员工烦恼;也有可能出现在某一片美丽的大海的海边,破坏景观。
一位超市员工说:“我在costco 超市工作,现在整理购物车很麻烦。以前在购物车里偶尔能看到一块肮脏的尿布,现在很多人都把手套和口罩就留在里面,我必须随身携带垃圾袋来处理这些可能存在潜在危害的废品。”
希腊群岛海洋保护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兼研究主任Anastasia Miliou说:“如果把它们扔到街上,下雨的时候,这些手套和口罩最终会飘到海里。”
据海洋保护组织Oceans Asia 发表的最新报告显示,光2020 年全球总共生产了大约520亿个口罩,其中至少有15.6亿个口罩被乱丢流入海洋中。看到这么庞大的数字,不禁让人吓了一跳。
世卫组织表示,疫情之后,全球口罩需求量激增,是疫情前的100 倍。换言之,当这些需求量全部满足之后,全球口罩使用量将达到此前的100倍。
随意丢弃口罩成野生动物“噩梦”
2020年9月9日,海洋保护组织阿尔贡纳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巴西东南部圣保罗州的一处海滩发现了一具企鹅尸体。
经过解剖,发现死亡企鹅的胃里有一个废弃的N95口罩。根据企鹅迁徙路线推测,它是跟随队伍从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出发觅食,然后错把口罩当成了食物。研究人员认为,“凶器”很有可能来自游客。因为9月7日是当地法定假日,圣保罗北部海岸的海滩上游客成群,仅在4月16日至9月13日期间,研究人员就在此区域捡到了113个被丢弃的口罩。这只企鹅是全球范围内第一只被记录到的因吞食口罩而死的野生动物,但它不会是唯一的受害者。
对野生动物来说,医疗垃圾是陌生的。
马来西亚吉隆坡附近的山林里,人们看到猕猴正在咀嚼被遗弃的口罩。它们可能认为这种蓝色的新鲜玩意儿,是某种来自人类世界的新食物。
英格兰东南部的切尔姆斯福德,皇家爱护动物协会救助了一只海鸥,一度登上英国媒体头条。据悉,被发现时,这只海鸥的双脚被口罩带子缠在一起,长达一周之久,关节已经肿胀起来。
美国迈阿密外海,就有河豚因口罩丧生。根据网友拍摄的视频,一只处于充气状态的河豚尸体被口罩带子紧紧勒住。河豚一般在遭遇敌害时才会“充气”。它在死前本想通过膨胀脱离险境,但没想到这只会让口罩越勒越紧。可以想象,它曾为了生存奋力挣扎,但只能绝望又痛苦地死去。
医疗垃圾会绑住小型海洋生物的躯体,限制它们的活动自由,这种威胁是最直接且致命的。
对于大型海洋生物来说,医疗垃圾带来的威胁则更加严重。以包含乙烯基和腈的一次性塑料防护手套为例,当它们进入海洋,便会吸附海藻和微生物上面的二甲基硫醚。这使得塑料手套闻起来十分“可口”。加之手套的外形——大体透明、五只手指,看起来十分像水母等海洋生物。海龟、海鸟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更容易把医疗垃圾当成食物。一旦被吞入体内,口罩和手套很可能堵塞动物食道,或者永久性地堆积在胃中,过不了多久动物就会一命呜呼。
近期,中国国际电视台CGTV发布一条微博,微博中显示,全球废弃口罩成为了野生动物的杀手,无论是海洋生物、鸟类,还是陆地生物,都无一幸免。
新冠肺炎疫情横行,需求暴增的手套、口罩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对抗击疫情至关重要,被公众广泛使用。但由此产生的垃圾并没有全被妥善处理,环保人士预测它们会对野生动物和塑料污染造成负面影响。当它们被随意丢弃时,就会顺着雨水进入下水道系统或是河流、海洋等水体之中,成为危害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平衡的塑料垃圾。这些口罩,会造成动物的乱食,从而导致动物发生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另外,《Discover》杂志发表的文章表示,当口罩流入海洋后,植物和细菌积聚在口罩垃圾上,其散发出来的气味会让海龟以为是美味的食物,从而误食。而海龟的生存环境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继续有大量的海洋垃圾进入海洋,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海龟绝种。
疫情带来的环保假象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尽管新冠病毒来势汹汹,但世界各地先后传来“环保捷报”,不少人把疫情视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救星”。
由于政府施行封锁举措,印度多个城市久治不愈的空气污染好像一下子解决了。
印度北部贾朗达尔的居民,30 年来第一次看清200 公里外的喜马拉雅山脉。年轻人纷纷拿出手机,用镜头记录下这个只在父辈口中听说过的景象。
在威尼斯,由于游客锐减,平日肮脏浑浊的河道忽然变得清澈见底,甚至能看到水里的鱼群。按当地人话讲,“干净得吓人”。
邮轮停靠在海港,航空业大幅停摆,工厂关闭,各国政府一直纠结的碳排放意外有了积极结果。
根据全球碳计划组织公布的数据,2020 年,世界碳排放下降了7%,创下有纪录以来的最大降幅。正当人们自我安慰,觉得新冠病毒至少给环境带来一些积极影响时,成为野生动物凶器的口罩和手套,却给了大家一记重重的耳光。
环境没有变好,反而更加退步了。以“海洋塑料垃圾”为例,要知道,疫情暴发前,这个问题就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在2018 年发表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3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光是地中海,每年就要迎接57万吨的塑料废物。这个数量,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描述,相当于每分钟向地中海扔3.4 万个塑料瓶。本已承受太多的海洋,如今因为疫情还要额外负担4000 至6000 吨的塑料医疗垃圾,专家和环保组织呼吁,为了地球母亲,请不要随手丢弃用过的口罩和手套了。
所以说,“疫情是生态系统"救星"”的观察是一种错觉——社会活动放缓,干净的是你住的城市和街区。污染发生在看不到的地方,并不代表它没有发生。
环境保护方面,看不到的退步还有很多。比如本应在2020 年11 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因疫情推迟了。这可能代表着一些大会成员国会推迟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进程、降低自己的绿色目标等。
由于封锁措施,不少城市的回收项目也被迫中断,重启之日遥遥无期。政府建议民众居家隔离,点外卖和网购的情况大幅提升。更多的一次性餐具和包装因此产生。
而对于确实下降了的碳排放,全世界的专家也保持谨慎乐观。他们普遍认为,等到疫情过后,社会开始复苏之时,碳排放会“报复式”回升。为了赶工,弥补因疫情落下的进度,全球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碳排放量甚至要大大高于前疫情时代。
希望疫情起到的警钟作用,能督促各国走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复工之路。
废弃口罩长期不处理会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
口罩最主要的成分是聚丙烯,是一种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其降解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据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郑洋表示,口罩的降解时间可能要几十年到几百年。韩国媒体也报道,一次性口罩分解大约需要450年的时间。
如果口罩进入到环境的循环中,会造成更长期而深刻的环境问题。难以降解的口罩及时被掩埋在土表之下,其释放出的有害物质会侵害土壤和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除了被动物误食的口罩外,分解过程中的塑料废弃物会产生更微小的塑料碎片,能够吸附环境中的其他有毒物质,例如重金属、化学废弃物等等。而这些微塑料被动物误食后,并不能在它们的体内被消化。人类再去吃这些动物,这些微塑料就进入了人类的体内,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不止是口罩,其他的一些疫情防护用品,例如废弃的防护服、护目镜等,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一次性防护服并不是用布料所制成,而是一种复合的塑料材料,主要原料有涤纶、脱脂棉纤维、高密度聚乙烯等。护目镜的主要材料是聚碳酸酯等塑料,同样是一种难以降解的物质。
除了对环境的污染,这些疫情防护用品的随意丢弃也有再传播病毒的风险。
另外,废弃口罩的滥用也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许多恶劣的影响。
以加拿大为例,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加拿大各个城市的废水处理厂都面临了废水中漂浮的口罩、手套、和消毒纸巾等防疫保护用品数量猛增的问题。这些不会自然生物降解的防疫保护用品越积越多,不仅增加了废水处理的成本,还会堵塞城市污水排放管道,不利于城市建设。
加拿大污水处理领域专家预计,这些被扔进废水系统的防疫防护用品,给加拿大每年污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系统增加的运行成本高达到2亿5千万加元,这些增加的成本最后都要由纳税人买单。所以,别以为解决口罩污染是政府的事,跟普通人没关系。
废弃的口罩应该如何处理?
你的口罩都丢在哪里?垃圾桶?路边?还是任何地方?
新冠疫情已经流行了整整一年多,戴口罩已经和一日三餐一样成为了我们的日常,废弃口罩带来的污染也随之而来。废弃口罩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垃圾处理难题。这些废弃的口罩在无形中会破坏环境,伤害其他的物种,最后也将伤害人类自身。
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当下,戴口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正确处理废弃口罩,积极进行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那么平时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废弃的口罩呢?
●进行垃圾分类:对于医疗机构、医疗点等地方产生的废弃口罩按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居民区、写字楼和商场产生的废弃口罩则需要大家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将口罩作为其他垃圾丢弃,方便进行统一收集后集中处理。
●丢弃前酒精杀毒,避免感染:摘下口罩进行丢弃前,注意不要用手触碰口罩的外侧,并在喷洒消毒酒精后再进行丢弃,避免发生病毒的二次传播。
●处理完口罩及时洗手:丢弃口罩后,可能有病毒和细菌残留在手上,这时应该及时洗手,然后再用医用酒精对手部进行彻底消毒。
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中青网、环球网等
新闻推荐
新华社日内瓦2月4日电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裁谈会)2月4日全会上,美国和俄罗斯代表介绍了两国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