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中国年》李零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年6月 热点
庚子鼠年即将过去,辛丑牛年就要到来。春节前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以“送鼠迎牛”为题,在三联书店做了一场直播讲座,从考古和文明史的角度讲述了十二生肖的来历、生肖动物的冷知识等。该讲座的部分内容涉及他在2020年出版的新作《十二生肖中国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袁靖现场参与了讨论。
十二生肖是何时出现的
十二生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恐怕不易考证清楚。“生肖”一词大概从宋代后才流行起来,但十二生肖的系统在近年出土的战国简、秦简中都曾涉及。李零认为,十二生肖可以追溯到战国晚期。这与中国的天干、地支,特别是十二地支有重要的关系。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再分为十二个月;一天四分为朝、昼、昏、夕,再分为十二时辰。与此相关的还有二十四节气,现在的一天二十四小时,这些四的倍数属于几何划分,与计时有关。天干、地支相配,有六十甲子表,就是六十进制,也是如此。
钟表盘上有十二个刻度,中国的十二生肖就像悬在天空中的大钟,十二年一个轮回。从战国、秦汉时就有时令书和日书,时令书讲四时十二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日书讲每一天的宜忌。古人认为,人活一辈子,什么都跟出生有关,十二生肖也可用来推算人的命运。
生肖中,家畜占了一半
牛、马、羊、鸡、狗、猪都是人所养。牛、马是大牲口,人类从史前社会迈入文明社会,牛、马起了很大作用,牛对农业与马对畜牧业的贡献尤其大。
牛的身材高大,从不主动攻击其他动物,但在遇到强敌时凛然不可侵犯。欧亚大陆两端都有牛。中国本土的牛分黄牛、水牛、牦牛、瘤牛。牛在欧洲主要是作肉牛、奶牛,而不是耕牛。中国自古重农,牛是用来耕地和拉车,主要是役畜。中国历代都禁止私自宰杀耕牛。耕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据睡虎地秦简《厩苑律》,秦代对牛马非常重视。当时,大牲口多为公产,即官方所有,牛马要定期考核,死了要及时上报,肉、筋、角要交公。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袁靖在讨论阶段,把有关生肖动物的话题延伸到考古学近年最新的发现上。他介绍,牛不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家养动物,很可能是通过文化交流传过来的。家养的牛最早一万年以前就在西亚起源了。十二生肖里有一半是家养动物,这六个动物又可以分两类,一类就是远古的人在与野生动物的相处过程中,了解它们的习性了,然后把它们驯化为家养动物,最典型的就是狗和猪。还有一类就是通过文化交流,从境外传来,这些动物很早就在其它地方被古人驯化为家养动物了,牛很有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
中国的动物很多,为什么单挑这十二种作为生肖?这应该与早期的历法、历书有关。古人离不开历书,民间以候知时,主要靠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即所谓“物候”,如草木陨落、飞鸟迁徙。十二生肖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系更大,这些动物分为三类:瑞兽、家畜和野生动物。龙是瑞兽,属于想象中的动物,动物学家说,龙的原型是鳄鱼。马、牛、羊、鸡、犬、豕是家畜,跟人关系最密切,全部入选。蛇、鼠、虎、兔、猴是野生动物,最常见也最普通。
李零说,十二生肖文化传播的范围很广,据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教授考证,十二生肖不仅见于印度、楼兰、舒勒、于阗、龟兹、焉耆、粟特等西域古国,也见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朝鲜、日本等国,以及突厥、回鹘、蒙古、藏、彝等古民族文化中。十二生肖已成为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之一。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华盛顿2月5日电(记者高攀许缘)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5日宣布,美国政府支持尼日利亚人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成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