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作为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早已经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植根在广亵的大地上。作为人类文明记录与传承载体的书籍文献中,自然也会有零零星星的记录,让我们看到古人是如何过年的。
检点古书,不难发现,古代的年,时间过得非常的长。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过年的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几乎都有各种各样的过年仪式与庆典、风俗。如正月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及宝石藏饽饽中。家中食之者,则终岁大吉。”而初五“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到了初八,“黄昏以后,以纸蘸油,燃灯一百零八盏,谓之顺星。持续到正月十六。”“自十三至十七谓之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看来,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七,举国上下都处于全民休闲、狂欢的日子。这个期间,自然衙门不会办公,商家不会开门,市场不会开市。直到过了“开印”之日,年才算真正结束。书中说,“开印之期,大约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三日之内。开印之后,则照常办事矣。”也说是说,只有等到“开印”以后,人们的生活生产方才开始步入正轨。
检点古书,还会发现,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年,风俗习惯也有不同的变化。先说帝王们的年吧!宋人孟钺在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对皇宫中里除夕的情景进行了记录。除夕这天晚上,皇宫中御用戏班的演员及宫廷其他人员“共千余人”全部“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抢龙旗,”他们装扮成将军、门神、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灶神等,“自禁中驱崇出南薰门外转龙弯”,也就是在宫中巡游一大圈,来驱除鬼怪妖魔,乞求平安吉祥。而在清末徐珂所著的《清裨类钞》中,皇宫里的除夕又是另外一种形式:“除夕奏乐,召集来宾,掷骰为戏,宫眷各得犒银,多者银二百元。孝钦坐久而倦,乃以银元掷之地,宫眷欲博其欢也,尽力夺之。”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出,宋代的皇宫里以“跳傩傩”驱除鬼怪,而清代的皇宫却是用博弈的方式过年。至于民间呢,《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这天晚上,“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而在《清裨类钞》中记录说,“除夕之日,街市商店交易辄至天明,游者采办年货者,至是更拥挤。及夜,寺庙之礼神者车马往来,几弗能过,而乞丐之集于道旁者尤伙。至买卖之盛者为香烛店、年画铺、风筝纸鸢店、玩物摊,其它如茶食店、广货铺、杂货铺、茶叶店、首饰店、典质铺,人亦拥挤。”看来,清代好多家庭除夕之夜并不是在家中“守岁”,而有的是到集市上采办年货,有的则是到寺庙里上香拜神。习俗,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所以,面对渐渐远去的年俗。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也许,旧的习俗消失了,新的习俗又会诞生,继续滋养丰富传统的年,照样让年过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贾登荣)
新闻推荐
2月12日,在智利河大区福德罗诺市的一处社区家庭保健中心,智利总统皮涅拉接种疫苗后比出“V”字手势。新华社发(智利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