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角力场:黑海史》(英)查尔斯·金 著苏圣捷 译东方出版中心2020年11月版
□ 常龙川 (自由撰稿人)
黑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爱琴海、地中海相连,是欧洲与亚洲分界区域的内陆海。黑海以及沿海周边地区是近现代欧洲历史的地缘政治热点。从地图上即可直观地发现,这一地区紧接巴尔干半岛、中东,多个大国和民族国家不断因为各种利益矛盾展开角力,堪称欧洲乃至世界的“火药库”。
奥斯曼帝国与沙皇俄国曾就黑海的控制权展开激烈的争夺。俄国在近代成长为列强国家后,对南没有停止扩张侵蚀,其重要目的就是瓦解奥斯曼帝国,获得整个黑海尤其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通行权,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国家。但为了抵制俄国的扩张,避免其在西亚、中亚一家独大并威胁到印度,英国曾长期支持奥斯曼帝国与俄国展开对抗,还曾因此爆发黑海海岸边的克里米亚战争。
20世纪以后,因为苏联的建立,黑海及其沿海周边地区上演的矛盾冲突一度降低了烈度。但在苏联解体后,该地区的矛盾重新变得复杂化。2014年,俄乌两国更是因克里米亚问题爆发激烈冲突,乌方的部分地区被纳入俄方控制,俄方则受到了美国和欧盟的制裁。
东方出版中心近日引进出版了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马歇尔教授查尔斯·金所著的《欧亚角力场:黑海史》一书。本书对黑海及其沿海周边地区的政治、民族、生活、军事等多方面的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并经过精心梳理,将一部可读性很高的黑海历史作品呈现给读者。
黑海被古希腊人称作“好客之海”,因为黑海有着丰富的物产,比如盐、鱼,加之古希腊人在黑海沿岸许多区域建立起了城市和贸易站,形成了巨大的贸易网络。后来的古罗马人、拜占庭人更是因此发展出远至中亚以及印度、中国的商路。另一方面,多瑙河和第聂伯河都注入黑海,这意味着由此可以航行到中欧、西欧和东欧的腹心地区,为贸易提供了有利的航道。
本书指出,黑海及其沿岸周边地区因此发展为代表着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世界”,与来自东方的“野蛮人”分界。这种分界和很大程度上的对立经常会触发冲突和矛盾,但在更多情况下,也意味着贸易往来和文化融合。这一地区的各个民族其实都是文化融合和塑造的结果。书中用了相当多的内容篇幅记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融合的发生过程。
在中东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石油出产中心之前,俄国所属的黑海、里海地区以及美国西部的一些州是世界两大原油出口中心。沙皇俄国时期的巴库一度成为世界原油之都,为当地石油开采发挥了重要贡献的企业家包括后来创办了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兄弟,以及欧洲传奇性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
到了21世纪,有关黑海及其沿岸周边地区的议题除了俄乌矛盾以外,还有这片海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正因如此,黑海沿岸各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为了拯救这片“好客之海”携手合作。当然,海洋环境的改善和治理有赖于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取得积极平衡,黑海究竟能不能够在这样的国际合作中得到拯救,仍然是个令人担忧的大问题。
新闻推荐
◆岑嵘1840年的某一天,一艘来自英国的邮船驶入纽约港。船还没靠岸,码头上的人便大声地询问:“小耐尔死了吗?”原来这艘邮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