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200年:车轮上的社会史》(英)迈克尔·哈钦森 著孔德艳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 郑渝川 (自由撰稿人)
骑行而今重新成为了一种时尚。燃油汽车推广后,曾流行几十年的自行车一度受到人们的冷落——准确来说,是被欧美社会中上层人群冷落。自行车在那时不再是时髦的运动方式,更接近于中下阶层的通勤方式,以及职业骑手的比赛项目,后两者之间的区别相当突出。
英国作家、记者、职业自行车手迈克尔·哈钦森曾获得世界自行车锦标赛等60项冠军。哈钦森所著的《骑行200年:车轮上的社会史》为读者颇具趣味性地解读了自行车诞生以来,从潮流运动向劳工阶级通勤方式的转变,并在20世纪晚期重新成为大众潮流的过程。
哈钦森考证了自行车的诞生,认同1817年德国官员冯·德赖斯是自行车的首创者。德赖斯当时推出的是一种叫“德赖斯双轮木马”的装置,由一根木制横梁连接两个车轮组成,骑行者与其说是在骑行,不如说是在走——跨在横梁上,用脚蹬地,利用反作用力加快步伐。
德赖斯双轮木马引发的潮流仅仅是昙花一现。因为它没有双脚踏板,更接近而今的婴儿学步车。19世纪中期,英国、法国开始出现了更进一步的自行车,取名为“震骨车”:钢铁轮胎加上木制横梁和脚蹬,车架很高。“震骨车”再度在巴黎等地引发了热潮,并开始形成了骑行比赛——在当时,路面可不像今天这么平整,而是坑坑洼洼的,用“震骨车”骑行绝对不是什么好的享受。
英国版的19世纪自行车也有个独特的名字:“便士法新”,由一个很大的前轮和较小的后轮组成——前轮越大,运行速度就越快。便士法新可以很便利地在各种平地上骑行,唯一的缺点是上下坡时变得难以驾驭,如果遇到障碍物,很容易倒栽摔倒,以头着地。英国在当时有了很多主要由富家子弟和中产阶级年轻人组成的自行车俱乐部。他们呼朋唤友,邀约骑行便士法新,去那些因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而变得萧条的乡村,欣赏旧时代的萧瑟和斑驳。
19世纪末期,自行车的款式越来越接近于今天骑行者所熟悉的模样。尤其是充气轮胎的采用,让骑行的重力和摩擦负担急剧降低,长距离、长时间连续骑行因此变得可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美国、法国等国有了越来越多的自行车竞技项目。而在20世纪初,小汽车开始走进中上阶层家庭,替代自行车以及之前的马车成为有钱人的代步工具。如前述,这直接使自行车的通勤工具功能与竞技功能发生分离——中上阶层依然是自行车竞技项目的参与者和热情鼓吹者,但在马路上,人们所能看到的骑行者大多是工薪阶层。
有意思的是,正如本书所指出的,自行车的平民化也成为推动欧美社会女性解放的重要动力。在自行车尚在中上阶层流行时,就有大胆的女孩尝试用接近于男装紧身装的装束,骑自行车到处溜达。而在自行车开始成为平民的通勤工具后,劳动阶级女性当然也愿意用这种方式大大缩短通勤时间。
新闻推荐
塞尔维亚人以18个大满贯冠军紧追费纳●澳网·男单决赛德约科维奇3∶0梅德韦杰夫昨天傍晚,2021年澳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