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
当我拉着行李,带着父亲坐上了开往重庆的火车,我才真真切切地相信这一切终于成为了现实。
多少年了,想要和父亲一起去旅游的愿望,一直在我心里生根发芽,而每次都是由于父亲的热情不高,而终究未能成行。
父亲年轻时是当海军的,每次给我们讲他当兵时的事情总是神采飞扬。几十年过去了,他仍不忘那“军事”,那“军情”,那“军纪”。我明白父亲的梦是那不灭的军魂,是对雪白军服、雪白军帽的眷恋,是那保卫祖国的威武神圣的责任感。于是,我想通过另一种方式,去圆父亲的“军”梦。
当我们登上游轮,真正踏上游览长江三峡的行程时,当我看到父亲和穿着雪白海军装的船长一见如故时,当我看到父亲站在游轮上深情地凝望远处时,当我看到父亲抚摸着游轮上的旗杆眼里闪满泪光时,我知道,这次我们来对了。
如今,我们都生活在“快餐”文化里,上班、吃饭、睡觉三点一线的生活,让我们与家人的沟通和交流变得越来越少。每天下班回到父母家吃完饭,收拾好碗筷,总会赶着小孩写作业就匆匆回了自己家,每天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匆匆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我太想要放下工作,放下心事,放下一切,轻轻松松陪着家人,过简单而幸福的家庭生活。
我很庆幸,很感激,父亲这次愿意同行,不光是圆了他的梦,更是圆了我的梦。
那天,游轮过雄伟险峻的瞿塘峡,我和父亲站在游轮最高处,一边欣赏两岸秀丽的风光,一边在愉快地拉着家常。
“妈妈,我不小心划破手了。”
突然,儿子哭着跑来。
看到突发状况,我急了,带来的止血贴,偏偏放在了行李箱里。正不知怎么办时,父亲已经从他带来的“百宝袋”里拿出了一瓶药用酒精,还有棉签和止血贴。
“快来,外公给你消消毒,有点痛,要忍着点。”
父亲倒出一点酒精,然后用棉签沾着酒精,轻轻地为孩子洗着伤口。我在旁边焦急地看着,帮着抓住儿子的手,但他还是被酒精刺激得大叫起来。
父亲赶忙说:“没事,一会就好,一定要消毒,否则细菌感染,会更痛。”说着不停地鼓着嘴巴往小孩涂了酒精的手轻轻吹着。
“外公,那我不怕痛,我忍着。”
“好样的!”父亲一边不停地称赞着,一边用止血贴将孩子的手指包扎好。
我静静地看着父亲为我儿子包扎伤口,他动作那么娴熟,神情那么专注。这样温馨的场景,让我心里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同样情景,父亲也是这样为我包扎伤口,哄着我不要怕痛。
这一刻,这么近地看着父亲,他体格硬朗而略显清瘦,头发几乎全白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无情地爬上了他的眼角和脸颊,浓浓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依然能看出他年轻时肯定英俊。
我不禁感叹,岁月不饶人,不经意间,很多美好的时光已经流逝;不经意间,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不经意间,我们的父母已经老了。
让我欣喜的是,父母的身体依然健朗,他们对儿女的那份牵挂和无私的爱,也永远不褪色,甚至将这份爱延续到了我的下一代。而他们对于儿女的期望,最多的却是有空常回家吃饭。
“外公,来吃蛋糕,我们一起分享。”
“爷爷,我也要和你一起分享。”
我正想着,早就忘记了手痛的儿子带着小侄子一起,拿着蜂巢蛋糕兴冲冲地跑来,都把蛋糕放到了父亲的手上。父亲笑得合不拢嘴,将他们一边一个地抱在怀里,一边吃着蛋糕,一边有说有笑。
我在一旁,看着这个温馨的画面入神。突然领悟了,无法替代的亲情,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根深蒂固。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报道在暂别舞台的两年九个月里,被观众称为“古典舞女王”的华宵一积累了多少生命的能量?在雅致柔美的韵律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