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睿鸫
近日,一段视频显示,一对青年男女在北京市丰台区某火锅店就餐时执意加菜,不顾服务员避免浪费的提醒并拍桌子吼道“我乐意”“管得着吗”。目前,涉事餐厅已为顾客免单并赔礼道歉,同时表示将坚持引导顾客合理就餐、杜绝浪费,并为受委屈的服务员颁发了“安慰奖”。
此事在网络发酵后,网友们纷纷表示,要以餐饮浪费为耻,为光盘行动撑腰,舆论总体对餐厅服务员持认同态度。而涉事餐厅也为受委屈的服务员颁发“安慰奖”,这不仅体现了抵制餐饮浪费已形成全社会的共识,更体现出餐饮行业作为制止浪费行为的重要践行者,正在发挥应有的作用。
然而,餐厅给这两名“浪费”顾客“免单”,理由是“顾客在店里用餐时发生了不愉快的情况”,社会各界包括舆论,对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持反对态度。服务员不卑不亢,餐厅没有理亏,为何要给造成浪费的人“免单”?
从某种意义上讲,餐厅“委曲求全”暴露出餐饮行业在制止顾客浪费时的尴尬角色,因为没有执法资格,只能提示、劝导,而不能采取硬性措施。若遇到任性的消费者,无法发挥应有劝导效果,甚至考虑到自身经营,和气生财,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目前,《北京市制止餐饮浪费规定》正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应设立劝导员,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取餐,对明显过量点餐、取餐的行为进行提醒、劝导。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劝阻、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这就提醒人们,有效保障制止浪费不能总停留在“口号上”。针对可能存在的不听劝告者,在考虑制定反浪费法律时,不妨赋予餐饮服务主体更大的自主权,如收取服务费、厨余垃圾处理费等,通过提高餐饮浪费成本,来倒逼顾客节约,真正架构“谁浪费谁买单”的机制;与此同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可由餐饮企业提供录音、录像以及照片等证据,提交监管部门进行执法,这不仅能避免餐饮行业无执法权的尴尬,也让不听劝阻的消费者受到应有处罚。
新闻推荐
跨境无纸贸易首个多边协定生效亚太各成员商品更便利进入彼此市场
据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据商务部21日消息,《亚洲及太平洋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框架协定》21日正式生效,这是联合国框架下跨境...